孝老爱亲模范事迹简介15篇

| 欣敏

邢芸,女,现年十二岁,伊春市上甘岭区第一小学六年一班。她爱好广泛、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热爱集体、积极争章。她小小年纪,却以良好的思想品质,优异的学习成绩,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

1、勤奋学习,开阔视野

在学习上,她刻苦好学,勤于动脑。从一年级到现在,各科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读书是她课余的一大乐事,从童话故事到历史读本,从自然科学到天文知识,她都读的津津有味。广泛的阅读开阔了她的眼界,同时也提高了她的写作水平。

2、当好助手、做好表率

平日她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爱劳动,经常参加义务劳动,当地上有果皮纸屑时,她都会很主动的捡起来,遵守并弘扬社会公德。在班上,事事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秀,是同学们的好榜样;她热爱集体,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她总是默默无闻地去做好老师交办的工作,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怨言。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校规校纪,对人讲礼貌,自觉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3、传递爱心,助人为乐

在学校,她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对于困难同学,她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为乐,真诚奉献,看见同学的东西掉了,就帮捡起来,看到同学没带文具就主动借给他。有时同学忘了带课本回家,她知道后总是赶紧做完作业把课本借给同学使用。对于学习上的后进生,她也是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对于博大复杂的世界,她有一颗天真的童心,小小心灵装满了追求真、善、美的理念。有一次放学后,她在自家的楼下玩耍,突然发现地上有一个黑黑的东西,走进一看,是一个鼓鼓囊囊的钱包,她把钱包拾起来,心想丢钱包的人一定很着急,于是她站在原地等待失主前来认领。那天特别冷,冻的直打哆嗦。可是等了半天也不见有人来认领。她想这样等下去也不是办法,还是交给社区的保卫部门让他们帮忙找到失主。当她将钱包交到保卫人员的手中时,失主也正巧赶来保卫室求助,原来失主的钱包中不仅有各种证件和现金,还有他的手机也在里面,当他拿到手机后非常的高兴,一个劲的夸她是个难得的好孩子,还非得要给她买好吃的东西不可,这些都被她一一谢绝了,她认为这是每个新时期的少年儿童都应该做到的。

4、心地善良,孝顺父母

她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有人说,金子是最纯美的,但比金子更美的是人的心灵。邢芸同学有一颗洁白无暇、善良真诚的心灵,她心地善良、追求纯真、无私无邪。在家里,对待亲人,关注亲人的冷暖,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打扫卫生,摘菜洗菜、洗衣服。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家里就剩下她和妈妈了,妈妈躺在床上直咳嗽,脸色发白,一看好像就是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她看了急的直掉眼泪。她一看这样的情况,心想,爸爸不在家,只有她能帮助妈妈度过这个难关了,于是她赶紧到厨房烧上热水给妈妈喝,到衣柜里拿来毛毯让妈妈盖上,帮助妈妈发汗。为了让妈妈安心的休息,所有的学习任务她都不用妈妈操心。爸爸回到家直夸有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女儿。对待邻里,她文明礼貌、与人为善,休息时间绝不会制造噪音影响邻里的休息,深得邻里喜爱。

5、天天向上,兴趣广泛

“向上”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力量源泉,邢芸同学的身上有着一股强烈“向上”的追求。她追求思想向上。从呀呀学语到接受家庭启蒙和幼儿、小学教育,初谙世事的她就一直在追求着思想的向上:“做个好孩子,做个好学生”。她尊敬长辈和师长,团结同学,遵守校规校纪,对人讲礼貌,自觉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深得邻居、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进入小学校园不久,通过学习,当她知道了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的先进组织后,她每时每刻就把自己置于组织的约束之下,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少先队员的先进性;她追求学习向上。对待学习,她一丝不苟,并有一股可贵的钻劲儿和韧劲儿,语文、数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追求全面发展,她兴趣广泛,除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外,她还特别喜欢看书、绘画、舞蹈、英语和音乐。

一个好学生的标准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直以来这都是她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小学的六年里,她一步步地朝这个目标在前进,在努力,全面认识自己,提高自己,不断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在人生旅途中陶冶情操,在社会实践中磨练意志,争取更大的进步,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简介篇2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道德传统,源远流长。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做人的本分。美林镇旺业甸村王义霞,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有着最朴实、最真诚美德的人。

王义霞,19__年10出生,年逾花甲的她性格率真,待人热情,做事麻利,乐于助人。王义霞一家四口人,她本人20__年在美林镇工商所退休,丈夫现在美林镇中心校工作,儿子有自己的小公司,女儿在锦山中学任教师,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王义霞的孝顺在村子里远近闻名,她不仅孝顺自己的父母公婆,还义务担当起了姨公公、姨婆婆的晚年生活。自19__年起王义霞夫妇就开始照顾无儿无女的姨公公、姨婆婆。姨公公身体一直不好,王义霞在照顾姨公公期间还没有退休,那12年间,工作家庭两方面的压力,加之孩子正直教育的关键时期,邻居说,王义霞是起的最早的睡的最晚的,因为白天单位有工作,她只能在上班前和下班后挤时间。春夏要耕种老人的地,秋天要为老人准备过冬的柴,冬天的时候还担心屋里冷,每天都要去老人的院子照看。丈夫那时候还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王义霞总说,家里的事还是女人要多做。所以她全心全意支持丈夫工作,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上有老下有小,王义霞总是说,谁的家里没老人谁的家里没孩子,咬咬牙都过去了。20__年,她的姨公公安详的离开了人世。

到王义霞家走访时才发现,原来她的姨婆婆是聋哑人,八十几岁高龄的老人,精神奇佳,心态特别好,虽然没有言语上的交流,但是短暂的停留,老人家用手势、动作告诉我们,多亏了这个外甥媳妇。老人指着新盖的房子,又指了指王义霞夫妇,听邻居说了我们明白,难怪老人的院子看起来比王义霞夫妇的院子要整齐宽敞,原来20__年王义霞夫妇花7万元给老人翻盖了新房,难怪老人一直在指她的新房子。老人又指了指自己的额头,指了指王义霞,表情很痛苦,听王义霞解释明白,前些天老人不小心摔破了头,缝了三针,在锦山照顾孙子的王义霞听说之后,马上赶回来照顾老人。人不是铁打的,本来患有心脏病的王义霞,在照顾老人期间,劳累和心疼使她心脏病发作,20__年6月赶往北京安贞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在手术期间,丈夫、儿子、女儿寸步不离的照顾她,她感动的直落泪;人家说,付出总有回报的,丈夫的体贴、儿女的孝顺那都是她的点滴付出的回报。

王义霞用她的温情细心照料老人,为老人排忧解难,为他们撑起一片睛朗的天。她的孝贤行为对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儿子目前经营一家打印喷绘店,女儿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儿子和女儿都非常孝顺。王义霞常说:"孝敬、照顾老人是应该的,也是做人的根本。"她的一双儿女也总说:"妈妈的一言一行就是我最好的榜样"。王义霞是儿子和女儿的第一任好"老师",在他们的成长中托起一片风帆;她用真爱全心支持着丈夫的工作,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生活中温馨的"港湾",在她身上无处不展现着一个东方女性的美德:善良和贤惠。

王义霞同志她就像一棵大树,在炎炎夏日里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放飞希望,自己却总是守巢。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腼腆的一笑说:"这些都我应该做的呀"。最简单的话语,表达出的却是最崇高的品质。王义霞用自己一言一行诠释着一个孝顺的晚辈、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贤惠的妻子最无私的奉献,在她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中华民族最光辉的美德。(高丽媛)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简介篇3

董昌友,男,1949年出生,中共党员,鄂城区泽林镇余山下村村民。其父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把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接到家中当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父亲去世后董昌友夫妇接过爱心和孝心的接力棒。为了方便照顾老人,他们将自己的母亲送到三弟家赡养。

家里条件拮据,他们宁愿自己饿着肚子干活也要让老人吃上米饭;家里无钱买药治疗老人肾炎,董昌友在医生的指导下亲自到白雉山采摘草药,一采就是10年,老人在董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肾炎奇迹般的痊愈了。老人怕拖累董昌友一家曾几次想绝食自杀,董昌友夫妻那几天轮流日夜守在她身边,耐心开导老人。为了让老人解开心结,董昌友夫妇专门用人力车拖着老人到城里、西山公园等处游玩。他们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奶奶,50多年来,接力悉心照料老人至103岁。

董家两代人孝行善举感动众生,董昌友被评为鄂州市第二届“孝老爱亲模范”。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简介篇4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源于心,"爱"生于情。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在恭城收费站,就有这么一个孝老爱亲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__,今年50岁,是恭城收费站的一名普通职工。他家六口人,父母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爱人下岗多年,目前在一所中学做勤杂工,女儿在外地工作,儿子还在念初中。在单位,李春杰是一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好同志,在家庭,他更是一位恩爱亲人、孝敬老人的好榜样。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

1988年7月,__与妻子结婚了,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他们互敬互爱,家庭和睦。随着两个孩子的相继出生,更是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但由于孩子出生时双方的父母都因工作忙,无法脱身来帮忙照顾他的妻儿,憨厚老实的"大男人"__硬是"赶鸭子上架"的当了"月嫂",挑起了照顾妻子和孩子的重担。大孩子出生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他每天下了班都要顶着寒风步行几里路到农贸市场去买菜,回到家又是给妻子洗衣做饭,又是给孩子洗澡、喂奶、换洗尿片……他里里外外一把手,一天下来忙得腰酸背痛的,有时晚上12点钟还不能上床休息,深夜里三五次地醒来哄孩子更是常有的事。妻子眼看着丈夫一天比一天的消瘦,心疼的说:"__啊,你一个大男人的做这些事,真苦了你啦!"__深情的望着妻子,体贴的憨笑着对妻子说:"你生孩子比我更辛苦。"丈夫一句朴实而真挚的话把妻子温暖得热泪盈眶。1997年10月,__妻子的单位破产了,她一下没了工作,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心情十分糟糕。一向温柔的她,有时竟会平白无故地冲着__发脾气。这时,__十分理解妻子,总是好言安慰妻子,开导妻子,一点也不埋怨妻子。为了让妻子心情舒畅一点,他一有空就陪着妻子散散步、逛逛街或是爬山、郊游。他把洗衣、买菜、做饭等等家务全揽在自己的身上,花着心思为妻子做好吃的,还积极帮助妻子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他们俩结婚25年了,二十多年如一日,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共同营建了一个充满温馨、和谐、安宁、幸福的家庭,赢得了四邻八舍的羡慕和赞誉。亲朋好友都说__是世上难得的好丈夫!

__的父母都是80多岁的高龄老人了。说到高龄,__的父亲——__老人,脸上写满了幸福和感激,他说自己还在龙胜工作时,有一次因病吐血将近两大碗,差点就见了阎王爷,是儿子__为他献血救了他。他经常一脸自豪地说,能活到这个年纪,多亏了他们家__,他这条命,是__这个儿子为他保住的。为了能让老人更加幸福的安度晚年,__和妻子都精心的照顾着老人的饮食起居。平时在家里,除了扛下买菜、洗衣、做饭等等家务活,他和妻子还经常陪老人打打门球、散散步、逛逛街,或是陪老人看电视、串门儿、聊天儿。老人年纪大了,经常有不舒服或有个头疼脑热的,这个时候,他总会及时领着老人上医院看医生,挂号、取药……忙个不停。一次,他的父亲身患重病住院治疗,生活不能自理,他与家人寸步不离、通宵达旦地守护在父亲的病床前,煎药喂药、洗脸洗脚、擦洗身子,一把屎一把尿、无微不至的照料着老人。近两年父亲经常生病住院,他总是彻夜守候在老人身边,没有一点儿嫌弃,从不说半句怨言。不光是对自己的父母孝敬,他对岳父母也一样孝敬。几年前,他的岳父突发脑瘫卧病在床,加上岳父本身又患有老年痴呆症,需要人24小时看护,而岳母年事已高,其他儿女又不在身边,为了更好的护理岳父,__干脆搬到了岳父母家中。尽管岳父常常做一些让__夫妇哭笑不得、让常人难以想象的尴尬事情……但他每天还是不厌其烦、耐心地帮岳父擦洗、按摩、翻身,他还经常与妻子用轮椅推着岳父到外面晒晒太阳,看看热闹,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一照顾便是九百多个日日夜夜,直到老人去世。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周围的人都说他是岳父病床前最孝顺的亲儿子呢!

__常对人们说:"父母生我们,养大我们,不容易啊,他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啊。古人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他们老了,我们做子女的要拿一百倍的孝敬来报答父母才对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和妻子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孩子对长辈也都十分的孝顺。正是因为有了子孙们的孝敬,家里的老人才愈发福寿延年,一家人其乐融融,特别的惹人羡慕。

__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路人,虽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情真意切、孝老爱亲的点点滴滴却真真切切的打动着我们。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__那样,坚守对父母对家人的责任和义务,懂得感恩,懂得报答,学会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并且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平凡而又平淡的生活中,去传承孝老爱亲的美德,让孝老爱亲的明灯,能照亮更多的家庭,温暖更多的人心。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简介篇5

《增广贤文》有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感恩父母,孝老爱亲,动物亦是如此,何况乎人?孝敬长辈,亲待友邻,于我而言是理所应当!

“孝”字萌发

孝的意识在我脑海里萌发是来自于母亲。乡村人家,婆婆媳妇闹矛盾是常有的事,年幼的我都知道谁家又吵架了,谁家又闹起来了,但是我家从没有这种情况出现过。印象里母亲从来没有和我祖母大声吵闹过,有时候意见不合,祖母会大吵一场,但是母亲不会反驳,只是自顾自的忙着。有一次年幼的我问母亲:“妈,我奶奶这么凶,你怎么不反驳呢?”母亲总是笑笑说:“你奶奶是老人,我是小辈,说几句去吧,说累了就不说了。”也常听街坊邻居说母亲是个孝顺的人,慢慢的我知道了,与自家老人顺承和气,即是孝。

作为土生土长的“孝”里人,小时候真不知道我们的镇子为什么叫孝里?父亲告诉我,孝里有座孝堂山,是郭巨埋儿的地方,从父亲娓娓道来的故事中,我知道了孝在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原来有这么久远的历史。孝文化的种子也慢慢深植在了我的心里。

“孝”中成长

求学时期,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谈的多的是理想抱负,前程似锦,总是忽视对家中父母和老人的关心。记得有一次外祖母卧病在床,我放假后去探望。母亲一口一口地喂外祖母吃饭,外祖母吃得身上到处都是,母亲就一点一点的擦;舅母则把外祖母的大小便失禁的脏衣服拿着去洗涮,她们聊着家常,没有一个人说脏喊累。那一刻的我突然喜欢上了这人间烟火气,那一刻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我似乎明白了母亲和舅母之所以受街坊邻居尊重的原因,不仅仅是脾气性格好,还有这最最重要的孝道。母亲对外祖母尽孝是理所当然,舅母对外祖母还如此亲厚,让我更是心中一暖,从此我下定决心要成为她们那样的人。

懂得了孝,才是真正的长大。我不再恣意妄为少年疯狂,做事之前先会考虑下父母的感受和意见,多听取他们的.想法;我不再天高水长远走他乡,我的心里也有了重重牵挂,牵挂的那方是故乡。从那以后我学会了经常给父母打一通电话聊聊家常;放假回家,会争着抢着帮父母干一点农活;工作以后,我更是有了足够的能力孝顺父母;结婚后,我自己也成了父母,对待公婆也是像对待自己的父母那样。我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孝,也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时时践行着,虽是熹微之光,但是如树木抽芽,山花初绽,温暖着我的家庭,灿烂人生的四季。

践行孝道

于我而言,最大的孝,就是成长为父母的骄傲,给他们遮风挡雨,像他们小时候保护我那样保护他们。

20__年的四月,父亲查出了肺癌,人间四月天不再是阳光明媚,反而成了我们一家人的噩梦。生病了,就得治疗,尽管我们知道,父亲的病很难治愈,但是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因为心中一直有个侥幸的心理,那就是父亲一定能扛过去。

这一年多的时间,我和家人陪父亲进行了5次化疗,假期里一次长达30天的放疗。年前发现转移后,又再次入院治疗,做了一次手术,中间无数次的去医院检查,更是数不胜数。目前的父亲卧病在床,不能动弹。周一到周五在学校工作,周六周末去老家照料。忙的马不停蹄,但是身为子女,这样的忙碌是天经地义,所以也感觉不到很累,因为为父母付出再多也是甘之如饴。

其实回头看看,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家——学校——医院三边跑的生活,是不堪回首的。一边是四十多位渴望知识的眼神,一边是卧病在床的父亲,家里还有两个正值上学季的年幼子女。身为人师,我必须花更多夜晚的时间来提前备课,掌握教材,不给孩子们落下知识。身为子女,我必须在放学后,或者假期里,尽量跑到父亲身边,陪他一起战胜疼痛和病魔。身为父母,我还要随时关注孩子的动向,陪他们读故事,陪他们去游戏。多重角色的来回切换,有时也会累到不想动弹,但是,想一想,无论哪一边,都不能放松,我的担子,还需要我自己来扛!

更何况身为一名教师,责任是工作中最要的语言,我的一言一行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是孩子们以后成长的力量!我想用我的行动告诉我的学生、我的子女,孝老爱亲是人之常情,更是人生之责任,是每一个少年长大后必须有的担当!

传播孝道

很庆幸自己是一位教师,能用自己满身的积极正能量去影响更多的学生。工作12年的时间,在班集体建设中我也会植入孝文化的建设,开设与节日相关的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活动:三八妇女节、重阳节时,组织孩子们孝老爱亲,为长辈做理所能及的事情。五一劳动节,则倡导学生走出家门,走进社区,去关心社区卫生、安全等问题,组织同学们写倡议书,为社区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知识的传承上,我更偏重传统文化的传播,组织孩子们背诵《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论语》,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孝道”;给孩子们讲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深刻含义;带领孩子们读二十四孝卧冰求鲤、黄香温席的故事……所有这一切都是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路上心怀感恩之心,爱父母,懂反哺,才能真正的热爱我们的祖国,成为祖国的肱骨!

孝老爱亲,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这么做,孝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身边更是有无数孝老爱亲的模范榜样值得我们学习!我只是普普通通的那一个,希望我的故事能给你带来一些力量,引领你愿意去孝老爱亲、奉献善良。

孝在心中,温暖四季,一切就都会向着美好的方向。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简介篇6

王心燕,女,58岁,中共党员,家有爱人和婆婆一起生活,有一子已结婚单住。王心燕深怀爱老之心,恪守夫妻之德,力行孝敬之举,以责任去体现孝道,从点滴小事做起,践行传统美德。在王心燕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美德,孝敬老人、夫妻和睦、教子有方、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积极乐观、勇担责任。她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婆婆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这话不假,从王心燕组建家庭的那一天起,这30多年来,她默默无闻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在赡养老人问题上,王心燕对丈夫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亲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孝敬老人,赡养父母一个人做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良知不仅仅要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三十年里,她和老人住在一起,从没红过脸。都说媳妇难做,可她的所作所为让婆婆觉得这个儿媳妇比自己的亲生女儿还要好。

什么样的家庭能被称作“最美家庭”?有的人说,上慈下孝,孝老爱亲者最美;有的说,胸怀大爱,热心公益者最美;有的说,友爱无间,邻里互助者最美;还有的说,德艺双馨者最美。还有人说,平凡的家庭虽然做着平凡的事,但平凡的事却也时时能折射出人性的光芒。这样的家庭也可称的上是“最美”。

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么个平凡的`家庭,福建八方盛丰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传平同志,一个1980年生人,还算是“80后”。他的家庭结构是当下最流行的“双独同居”模式,他和爱人皆为独生子女,双方的父母目前也都住在一起,加上其20__年6月份新出生的二公子,整个家庭是4+2+2,八口之家。大家都知道,由于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双独家庭面临着双方四位老人赡养和一个孩子抚养等巨大的压力。而且大家跟双方父母住在一起,人多必然口杂,难免会涉及到婆媳之间、翁婿之间的种种家庭矛盾,而这应该也是当今社会80后、90后最头疼的社会问题。

那我们的陈传平同志是怎么把家庭生活调配的有滋有味呢?陈传平同志与其爱人都是朝八晚六的上班一族,非周末的时间,家里都是四个老人无怨无悔的操持着。为了能让儿女多休息且专心忙于工作,接送大孙子上下学、白天照顾小孙子、煮饭做菜、清洁卫生、甚至是教导作业等家庭琐事,都是老人们亲力亲为,老人们还自行分了工,忙的是不亦乐乎。按老人们的话说,为了儿女,再苦再累也值得,只要儿女能孝顺。每每想到这里,陈传平同志的眼眶就泛红。按他自己的话说,他算是真正的“啃老一族”,觉得亏欠双方父母实在是太多太多。所以有时间他就会多陪陪父母。因为他知道老人们需要的不光是物质上的富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愉悦和契和。所以每当周末只要时间允许,他都会带上全家人去郊游,带他们去尝试不同风味的小吃,每隔一段时间还会让老人们轮流出省或是出国旅游散心,平时还提倡老人们接触互联网,学会用QQ跟微信来跟亲朋好友聊天,让老人们学摄影、学跳舞、学做保健操,来充分地调剂生活节奏。当然日常的家庭也会出现矛盾,也会出现因为家庭成员生病住院而给正常生活带来的种种问题,但一个幸福家庭最重要的就是大家相互支持和信任,患难与共、同甘共苦,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可以难倒他们。

陈传平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一家人生活重要的是沟通、包容与付出”。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可以折射出很多的家庭哲学,也可以让我们深深了解到,作为一个家庭,家庭成员的和和气气,多沟通交流,互相理解,互相关怀是生活本质。所谓家和万事兴,家庭人员和睦相处,才是一个最美的家庭!每一个“最美家庭”的背后,都聚集着一个个“最美”的人。正是有了这一个个家庭成员的向心力,这个家庭才符合最美的标准。每一个“最美家庭”,都洋溢着崇德向善的怡人芬芳,散发着温暖你我的心灵热度。

不抛弃,不抛弃什么?不抛弃亲情、爱情、友情,不抛弃亲情、爱情和友情所带来的温暖与安全。不放弃,不放弃什么?不放弃我们心中的信念、理想与追求、应该坚持的原则,以及由信念、理想、追求与原则所换来的努力与拼搏,不放弃最后一刻成功的可能,不放弃任何成长与净心的机会。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简介篇7

__,女,汉族,1979年2月出生,现年33岁,是__乡街道村的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她的家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家庭,上有年迈的祖母、婆婆,下有正在上学的两个女儿,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种地,全家勤劳节俭。多年来,__用自我的爱心操持着整个家庭,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尊敬长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广为邻里所称道,她用家庭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用她全身心地爱让这个家庭始终持续着一种祥和的气氛。为老人带给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在邻居眼中是一位随和的好邻里,在丈夫面前是一位体贴的好妻子,在婆婆眼中更是一位体贴孝顺的好媳妇,在她的孩子面前是一位慈爱的好妈妈。

一、互敬、互助、互爱,家庭和睦

__与丈夫结婚十几年来,一向没有与祖母、婆婆分家,与她们一齐吃住,人们常说: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好处,就像锅和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但__觉得,这个事是两好才能搁一好,只要真心实意待婆婆,像亲闺女一样,就没有处不好的婆婆,儿媳学会了婆婆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优良作风,“娶个儿媳,就是我多了个闺女”这是婆婆对人们说起儿媳时的自豪。祖母年迈,身体也不好,渐渐的脾气也很暴躁,时常为难她,她也感到委屈,但是想到老人的.心中也充满了苦与痛,她就不那么委屈了,反而更加的关心老人,陪老人说话,当她出去心中的不悦。__说:“她给予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她的回报。”祖母也十分疼爱这个善良的孙媳妇。祖母经常生病,需要照顾,她认为祖母年纪大了不容易,人都有老的时候,照顾好老人使其安享晚年是自我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她尽全力照顾好两位老人。每一天,她除了安排好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外,还要妥善安排好两位老人的起居饮食。

平时,两位老人提出的要求她都尽力给予满足。老人年事已高,经常生病,药不离身,端屎端尿倒水送饭她从来毫无怨言。虽然生活拮据,逢年过节她总不忘给老人买点礼物,天冷了,她每一天早早为老人生好炉子,让老人从心里觉得暖烘烘的。提起__,老人感动得说:这孩子比亲闺女还亲。一次,婆婆不慎摔倒造成骨折需要伺候,她按时按餐给婆婆喂粥喂饭,替婆婆换衣梳洗,任劳任怨,并时常搀扶老人到室外晒太阳,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很快就康复了。

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在一齐,每个人都有自我的生活习惯,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因此,误会和摩擦总是难免,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计较。碰上不顺心的事,不当场理论,等他们心平气和后,再问明原因,和他们谈心、解他们心中的疙瘩。在家庭生活中,__对祖母和婆婆的照顾可谓体贴入微。街坊邻居提起她们三代人的关系,总是赞不绝口,她总笑着说:“谁家没有老人?谁没有老的时候?我只但是是在尽自我的义务,为孩子做榜样。”儿女们的善解人意让婆婆也没有了担心,孩子们也在这样和睦的氛围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__的女儿们在学习上也年年拿先进,__不仅仅精心照顾祖母、婆婆,而且与左邻右舍都友好相处,谁家有事,只要是力所能及,她都会尽量帮忙。

在__身上我们看到了几千年来深印在中华儿女心头的“孝”字。她总说:“我最怕的就是服侍不好老人,怕老人没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她们虽然不是我的亲生祖母和妈妈,但尊老爱老的品德一刻也不能忘!”、“这天孝顺父母的人,将来也会得到子女的孝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__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孩子们也打小明白了要孝顺父母的道理,个性孝顺,整天围着曾祖母和奶奶转,妈妈给她们买了什么好吃的她们都拿来给曾祖母和奶奶吃,乐得老人们总是笑的合不拢嘴。

二、重视教育,悉心培养孩子成才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她重视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由于丈夫平时忙,老人又无力帮忙照看,孩子上学的接送、生活照料、家里的活计全都是__一个人承担。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十分艰辛的事情。__不仅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她们的独立生活、学习的潜力。经常鼓励她们勤奋刻苦学习,同时,还要养成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的好习惯。__经常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孩子的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茅,连年被评为优秀生。

__的事迹在__乡街道村里传为佳话,但是__本人却说,我做的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儿女们的职责、作为父母的义务;村里人提起__都竖起大拇指说:“__是当之无愧的敬老爱亲的好模范!”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简介篇8

一、黄__是我单位推荐的孝老爱亲模范,主要事迹摘要如下:

1、常怀感恩之心,关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让父母丰衣足食过晚年。

2、长达七八年的时间里,家庭遭遇了一连串的不幸,母亲身患重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妻子身患绝症长期救治几乎失去生活信念,哥哥不幸去逝、弟弟家庭变故陷入困境,自己也患糖尿病,仍坚持岗位,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独自承担起照顾、护理母亲、妻子的全部责任,在救治过程中,不怕苦,不怕累,不嫌脏,不惜钱财,给重病中的亲人以真切的亲情和人道的关怀;多年来陪护妻子治疗和养护,鼓励妻子战胜疾病痛苦,树立生活信念,除此之个,还给予困难中的姊妹以力所能及的扶助。

黄__出生于1962年,父母生育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第三;那时农村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他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深知父母将儿女养育成人所付出的千辛万苦,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他关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尽责,让父母丰衣足食过晚年;他常说“百善孝为先”,身体力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孝亲敬老精神,培养后代孝亲养老的优秀品德,为文明家庭、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自20__年至今长达七八年的时间里,他的家庭先后遭遇不幸际遇。先是年老的母亲身患多种疾病,大小便失禁,后来恶化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当时他在单位担任执法队长职务常有外勤,忙完本职工作总是匆忙回家照顾母亲;但屋漏偏遭连夜雨,20__年春,年仅46岁的妻子患卵巢癌并已进入晚期,不仅如此,哥哥不幸去逝,孀居的嫂子带着尚未成家的侄儿经济也有些困难,弟弟也因家庭变故陷入经济困境,接着自已又患了较为严重的糖尿病,必需治疗。

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和领导给予他及时的关怀和照顾,他被委派到非公有制单位“银河数控”任党支部书记。尽管如此,独自撑持起这样一个家庭,所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母亲瘫痪在床,他体谅兄弟姊妹的难处,承担起母亲所有医治费用的同时,堂堂男儿独自担负起照顾、护理母亲的全部责任,大小便的清理、揉肩捶背、洗澡擦身的日常护理他都是亲自动手,为了让母亲呼吸新鲜空气,他买来轮椅推着母亲外出晒太阳,怕母亲生褥疮,他买来气垫床并亲自为母亲做按摩;他爱母亲,只要母亲活着,他吃苦、受累也心甘情愿;母亲多次病危,他都及时送到医院救治,<莲>尽可能挽留她的生命;母亲医治无效逝世,他为母亲办理丧事,老人入土为安,他常怀念于心,追思母亲恩德。

在孝敬自己父母的同时,也以“老吾老及人之老”之心关爱帮助有困难的老人。一天,他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求助电话,一位在外地工作的朋友,独居家中、八十多岁的母亲突发中风,急需送医院救治,尽管这位朋友与他平日没有往来,但他在安抚朋友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老人家中,将老人送到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治疗,并垫付门诊费和押金,直到病人的亲属赶来才离开。由于救治及时,老人得已康复,目前生活完全自理。

妻子患的是卵巢癌,发现的时候已是晚期,严重的病情和即将面对的治疗中的痛苦使妻子几乎失去生活信念;一日夫妻百日恩,二十多年的夫妻更是情深义重的,“执子之手,与子皆老”,他用真情感动着妻子,多年来陪护妻子治病、养护,鼓励妻子战胜疾病痛苦,树立生活信念。在医生的建议下,他的妻子先后接受了近20个疗程的化疗和3次生物疗程;每次化疗之后,他都亲自护理,面对因疾病折磨得烦燥不安脾气古怪的妻子,他怀着心疼与爱怜任劳任怨、精心陪护。为了争取妻子生命的延续,他先后带妻子奔走于南京、广州、重庆、长沙、益阳、湖北等地,求医问药,不辞艰辛。当打听到一种叫“野生猕猴桃树根”对癌症有缓解作用的时,亲自开车数百里到茶林县,请当地药农带领他到原始森林中寻找。在他的精心关怀和照顾下,妻子鼓起生命的风帆,顽强战胜疾病痛苦,乐观生活,常参与练气功、打军鼓等有益健康的活动,创造了晚期癌症病人生命延续的奇迹。

黄__尊老敬亲的事迹感动着他的亲人、同事、邻里,是当之无愧的尊老敬亲道德模范。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简介篇9

__,男,出生于1958年4月,现年60岁,居住在气象台社区55号。数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哥哥50年无怨无悔,不离不弃。

在几十年的漫长岁月里,__与爱人__照顾瘫痪的哥哥已成为气象台社区传颂的佳话。__70岁,是__的大哥,因从小患病,腿脚不方便。母亲早逝,父亲和两个妹妹都在外打工,哥哥的生活起居全靠最小的弟弟__照顾了。

弟弟勇担照顾重任

由于患有强直性脊椎炎,__从12岁起就开始“跛脚”,常人走1百米几分钟,但他却要花半个小时。由于腿脚不方便,他读完小学便在家为一家人洗衣、做饭。18岁时,__彻底站不起来了,家务活便都落在了8岁的__身上。

__是幸运的,上帝关上了他的一扇门但是却为他打开了一扇窗,他虽然不能向正常人那样行动自如,但是他有亲人的关心与爱护,他拥有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亲情。

__本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坚持照顾哥哥。每天放学回家,他总是先做好一家人的饭菜,再花上1个半小时给哥哥做全身按摩,直到帮助哥哥如厕、洗澡后,才有时间做作业。看着小伙伴们在户外玩耍嬉闹,小小年纪的__,却只能过早的挑起照顾哥哥的重担。

__在家时都是坐在弟弟为他加工的木凳上,木凳钉了铁条比较扎实,不容易摔跤。如今__可以坐在凳子上慢慢移动,总躺着也怪难受的。虽已67岁,头发也花白,可他的精气神却丝毫不输给年轻人。

背着哥哥每周看戏

__8岁那会,一大家人挤在民主路十几平米的小屋里。晚上哥哥关节疼得睡不着,眼泪都快疼出来了却拼命忍住,弟弟就爬起来陪哥哥一块儿哭。回忆起童年,哥俩最开心的就是每周六了,哥哥爱看露天电影,弟弟就背着他去解放路的剧院,那时候买不起轮椅,多亏了同去的小伙伴帮助轮流背。

日子一天天过去,__也一天天长大,他做过搬运工、当过建筑工人,无论打什么工,他总是会抽时间回家为哥哥做饭。由于经常做饭,__练出了一手好厨艺,由于厨艺了得,他被城区某单位招进去当了食堂厨师。这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他一干就干到了退休。

带上哥哥成家立业

__总说,“挑媳妇要温柔、善良、能包容我的,我的生活重心肯定是放在哥哥身上,还好这个心愿实现了。”__有个温柔的媳妇儿,她叫__,除了照顾女儿,就是照顾哥哥了。原来兄弟俩的住所只隔一堵墙,还是窗对窗,哥哥有啥事喊一句弟弟就能听见。弟弟不在家,弟媳便会过来照顾哥哥。对于自己嫁到__家后所做的一切,__腼腆地说,自己所做的这些都是应该的,既然是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早在嫁过来以前,她就知道家里有一个大哥需要照顾,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有其他的想法。__总说,“他是我们的哥哥,照顾他是应该的,别的人家里也会这么做,这也没啥。”

哥哥自己在家摔了3次,摔一次就要在床上躺半个月,弟弟总是自责不已。但是__总是不愿意麻烦弟弟一家,但是作为亲人,他们怎会嫌麻烦呢?

帮哥哥圆创业梦

上世纪80年代,哥哥__曾组建过自己的家庭,并生有一女。可好景不长,也许是顶不住这样的生活压力,爱人在孩子1岁时悄悄离家。有了女儿,__自食其力的心愿越来越强烈,为了满足哥哥的心愿,__帮哥哥盘下了一家小杂货铺,并和他一起张罗生意。

__忘不了,一周总有几个中午,弟弟都会抽时间骑三轮车去进货,忙得大汗淋漓再去上班;每逢夏季,因为在太阳下晒久了,弟弟的脖颈处总会晒脱皮……

对于这些,__总觉得这都是当弟弟的该照顾的,哥哥过得幸福快乐,就是最好的事。

50年来,__用双手为瘫痪哥哥撑起了一片晴空,谱写了血浓于水的亲情篇章。如今兄弟俩都“退休”了,各自的女儿都已长大成人,结伴在武汉打拼。对于以后的路,__说,日子再难,也不能不顾亲情,既然选择了坚持,就不会放弃。如果可以,我愿意再陪哥哥半个世纪。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简介篇10

__,女,43岁,县镇村6社人,家中有四口人,分别是丈夫,公公,儿子。

她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1990年结婚到镇村现在这个家庭,其公公,生于1932年5月,1970年双面失明至今40余年,婆婆因突发脑溢血于20__年5月去世,儿子在中学读书,为了全家人的生活,爱人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回家帮忙干农活。

从嫁进这个家门,就担起了照顾双老的职责,特别是这个双目失明的老父亲,为了支撑起这个家庭,照顾好老人孩子,她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挑水煮饭,白天干活,晚上回家洗衣服,缝补破烂。忙完这一切还要服侍双老,本来很紧张甚至可以说清贫但很平静的家庭,在20__年5月被打破,年迈的婆婆突发脑溢血病逝,由于住院所花销的费用让全家人倍感压力之外,的身心都遭到了严重打击,这么多年的日夜相处,婆婆在她心中已然成为了最亲的妈妈,妈妈去世,爱人不在家,各种事故接踵而来,但是没有倒下,她下决心要将这个家撑起来。独力处理完婆婆的身后事,让这个单薄的肩膀散发出了厚重的光辉。

婆婆去世后,最让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中的一老一小了,因村上小学撤出,孩子只能到几公里以外的镇上学,由于家庭贫困,没有条件住校,就只有每天接送,接送孩子的路途要抄近路就必须翻过一座山坡,夏季还好,天亮得早,一入冬季,就又冷又看不见路,经常摔得鼻青脸肿,身上常常是青一块紫一块。

但回家还要照顾双目失明的公共,帮助他穿衣服,洗漱,喂饭。但是最不方便的是帮助公公上厕所和洗澡这两件事,农村的风俗和传统思想观念的禁锢让公公和儿媳之间不能有过分的亲密接触,不然会招来很多流言蜚语,但是如果这样,那公公就只有遭活罪了,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以后,最终克服了这个心理障碍,她从心底里将公公当成了亲生父亲,做女儿的帮助父亲是天经地义的,也是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更是中华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公公吃饭时,由于看不见一切,找不着方向,弄不清桌子上饭菜摆放的位置,她就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喂给他,老人上了年纪,胃、牙都不好,很多按照年轻人饮食习惯做的饭菜他都不能吃,就调整自己和儿子的饮食习惯,水果削好切丝切片,肉食大多都是清炖或者做成丸子,尽量让老人吃饱吃好。由于其身正,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没有一丝尴尬,周围竟没有传出一点流言蜚语,提起她都说不容易,很好。

忙完这些,才能出门干农活,中途还要回家几次看看老父亲是否摔着了,是否饿了,是否有什么不方便需要帮助的,这一天里里外外忙下来,经常是累的腰酸背痛,由于太劳累,晚上失眠,不知道她在被窝里哭过多少回了,但是她并没有因为自己个人的辛苦,而产生放弃的念头,也从未埋怨过丈夫不在身边分担,反而将整个家照顾的非常周到,她打心眼里鼓励自己要“不离不弃,作公公永远孝顺的女儿,做儿子永远称职的母亲,作丈夫永远坚强的贤内助”。

世俗的观念并没有成为逃避养老的拦路虎,在这十字路口,她勇敢打破了世俗的禁锢,将公公照顾的无微不至,相信这是真正意义体现了“孝义”!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简介篇11

在我的老家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在人们心中孝道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品德是人类文明素养的最好表现。我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人们心中的好男人卢家村的卢万章同志。

1986年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中出现了状况。父亲得了急性肝病需要进行手术。面对这种状况,身为儿子的卢万章同志放弃了在外经商的机会,回到家中为父亲治病。家中尚有妻子和尚未满一岁的女儿,面对这样的经济状况,他只能选择忍受。夜晚在医院照顾父亲,白天则只能去捡树枝、干杂活儿,在医院吃干馍、喝凉水。生活的不如意,让这个刚刚三十岁的小伙子。一月白头,鬓角的白发悄悄爬满了头。但在他的细心照顾和精心陪护下,父亲的病在经过几个月的住院后有了好转,当大家都以为他感动了天地的时候,父亲的病情却又加重了。这时需要紧急输血,作为大儿子的他,当即一捋袖子,给父亲输了自己的鲜血。本来就消瘦的他,此时只有眼晕头痛的忍受。乡亲们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从家里给他炖了一只鸡,让他补补身体。可是,吃了一口后一转眼她就把剩下的分给了妻子和父母吃,自己又去啃那早已经发干的馒头。经过了几个月的折腾,父母都已康复,上天还是让这个家庭渡过了这个难关,而好儿子、好父亲、好男人的形象,也一在大家的心中扎根。

顺风顺水的生活并不是一直都在2002年。父母的年龄都已渐渐让她们不能独立生活,必须有人照顾生活起居,加之父亲在这个时候儿换上了半身不遂,只能躺在床上由人照顾。所以这个男人在这个时候义无反顾地接起了这个重担。这一躺就是八年,在这八年中,他每天都会坚持给父亲进行康复按摩,期间每逢周边有名医来农村坐诊,他都会骑着三轮车,带着父亲和母亲去看病。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他一直在坚持,因为他始终相信父亲的病会好的。直到后来父亲终因身体疾病去世,他还在自责,没有将父亲和母亲照顾的更好,正是那句话“莫让子欲养时,亲不待。”经过了这件事后。母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同样是九十岁的高龄,他的母亲,却看起来比别的老太太显得精神状态很好。

因为妻子长期在外照顾孙女。所以赡养老人的义务就只能由他一个人来完成。他每天都会给母亲做好饭。并照顾母亲完成每天的起床就行,村里只要有人凑进了老太太,她都会笑着对大家说,自己有一个好儿子。近几年母亲的脑子越来越记不住东西,就连最基础的吃喝拉撒,有时都不记得。但是,特却唯独记得自己有一个把自己照顾的很好的儿子,同时他也赢得了全村人的一直夸奖、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多么的伟大,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在做,天在看,各人凭良心。”也正是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和思想,这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人应该做的事。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善心、爱心、良心的综合体现,只就比树木有根才能枝繁叶茂,如果我们不具备这样的基础品质,无论拥有多少才华和学识,一切都将是空中楼阁。

长辈在我身上寄托了太多的期望,总是给我们创造做好的条件,但不是宠溺,妈妈言传身教。在人生的路上赋予了我们正能量和美好感情,那么唯有对长辈的孝心方能不妄执个社会对我们的爱。卢万章同志,生于1959年,父母生育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第三,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深知父母将儿女养育成人所付出的千辛万苦。在兄弟姐妹中起了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尽责。让父母丰衣足食多晚年。身体力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了敬老精神,为礼貌家庭,和谐社会做出了用心贡献。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简介篇12

"我喜欢,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灯光在等待,我喜欢,一起床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脸庞……"这首名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歌,就是杨秋云宋铁军家庭的真实写照。在她们家的每一位成员心中,家是温暖的心灵避风港,是一生的幸福加油站,而那个家,就是她们共同的爱心维护、托举起的大家庭。

夫妻和睦是支撑幸福家庭的顶梁柱

27年的婚姻生活中,杨秋云和宋铁军夫妻俩就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她们的和睦恩爱、互帮互谅,是家庭最坚实的依靠。

遇事多为对方考虑,遇事多为家庭考虑,是她们二人秉持的最基本原则。宋铁军是东营市实验中学的一名高级教师,不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他的心大部分被学生牵了去,"初中阶段大量的知识需要学生们快速吸收掌握,灵活运用,引导他们学习书本知识并融汇贯通地思考和运用,是作为老师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怀着这样的`想法,宋铁军大把的时间都用在了备课、教课上,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不同进度,为他们分层次制定出测试题,利用课间或上课前的短暂时间,对他们进行分层次的成绩提升。学生们的成绩提高了,可家庭的重担却压在了妻子杨秋云一人身上。尤其是2008年5月,宋铁军患上了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打针,还需要每年定期住院治疗,于是,定期给丈夫买药、测血糖等日常琐事,丈夫住院时陪床、送饭的事情,又成了杨秋云的分内事儿,"你把身体养好,把学生教好,这就是你两个最大的任务。"每次听到妻子这番话,宋铁军心里都是满满的感动。

遥远路途也阻隔不了孝心

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是杨秋云和宋铁军对待双方老人的共同态度,而她们的孝顺,也赢得了双方老人的认可,"有困难一起扛,有幸福一起享,这才是家庭本来的样子。"夫妻俩对家庭与责任的涵义,有着最朴实的体悟。宋铁军的老家在蓬莱农村,因为在东营工作,所以平时与父母相聚的时间不多,每年春节,杨秋云一定是要到蓬莱陪公公婆婆一起过,27年来从未间断,她说,一定要让老人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感受到儿女绕膝的幸福。

宋铁军姊妹兄弟5人,三位姐姐因为家庭变故在两三年间都成为单身,家庭状况很差,看到三个女儿的生活状况,两位老人压力很大,于是,杨秋云就拿下出更多的耐心陪伴老人,并承担起两位老人生活、治病的全部费用。杨秋云宋铁军第一年结婚回老家时发生的一件事儿,成为宋铁军母亲向亲戚们"炫耀"儿媳妇的例子:当时,杨秋云发现婆婆家里的被褥有了几十年,又硬又沉,她就把她们新棉花新被套的新被褥拿到公婆屋里,从此之后,定期给公婆替换被褥。每次回家过年,都会给老人买上好看的新衣,老人平时的药品、爱吃的食品,也回回不落。"过日子就是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地做起来的,做儿女的就是要把小事做好,让老人觉得心里踏实。"杨秋云说。

四年前,85岁的公公不幸重病,一家三口一直陪在老人床前,为老人端水送药,开车送老人去医院检查治疗,为老人临终前减轻病痛的折磨。公公去世后,杨秋云很想让高龄的婆婆到东营生活,可老人离不开蓬莱那熟悉的地方,她们就利用周末时间,频繁回老家陪伴老人。2017年11月,婆婆心脏病发作,接到姐姐的电话后,杨秋云让姐姐第一时间送婆婆去医院治疗,说"我们现在就出发去蓬莱,带足了住院费,你们放心。"

杨秋云的父亲今年78岁,是东营市一中的退休高级教师,也是东营市第一批拔尖人才,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好人会一生平安"。父亲的正直、善良是杨秋云姊妹四人最好的样板,随着老人年岁渐长,杨秋云和宋铁军把老人接到家里居住,方便平时照顾。当听说杨秋云在济南任教的女儿想买房却遇到首付资金难题后,老人毅然卖掉自己唯一一套住房,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学习一辈子、尊敬一辈子、孝敬一辈子,这样的品德就是杨秋云宋铁军整个大家庭传承下来的品德。

父母恩爱是给女儿最好的礼物

父母是儿女的榜样,儿女是父母的镜子。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在相互的影响中成长、上进,而父母恩爱就是给儿女最珍贵的礼物。

杨秋云和宋铁军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他们从小教育孩子和伙伴们和睦相处,以诚相待,也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用全局的眼光看事情、想问题。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女儿成为一个有着宽广的胸怀的人。2017年,女儿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通过事业编考试,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音乐教师。她每天白天音乐课、学校社团课排得满满的,还利用休息时间把党支部的会议材料、单位职工的人事档案整理工作接下来。女儿班里有个自闭症学生,经常在上课时打人、咬人,通过向班主任了解,知道了这个学生的情况后,她总会在课堂内外多给他这一些关爱,后来,这个得到了很多关爱的孩子情绪慢慢平稳了,不但平时的表现好了,学习也进步很大。今年三八妇女节,当这个学生拿下着一朵玫瑰花送给最喜欢的老师时,杨秋云的女儿特别感动,因为她知道,她把来自家庭的爱播撒到了自己的学生身上,这朵玫瑰花,就是爱心的怒放和回馈啊!

众人划桨开大船!如果说每一个家庭都是一艘航船,那么,每一个家庭的成员共同合力,才能让这艘船在行驶的过程中,不惧风浪,充满力量地驶向幸福的彼岸。杨秋云宋铁军夫妻俩,就正在掌舵一艘这样的航船。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简介篇13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道德传统,源远流长。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做人的本分。美林镇旺业甸村王义霞,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有着最朴实、最真诚美德的人。

王义霞,1956年10出生,年逾花甲的她性格率真,待人热情,做事麻利,乐于助人。王义霞一家四口人,她本人2000年在美林镇工商所退休,丈夫现在美林镇中心校工作,儿子有自己的小公司,女儿在锦山中学任教师,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王义霞的孝顺在村子里远近闻名,她不仅孝顺自己的父母公婆,还义务担当起了姨公公、姨婆婆的晚年生活。自1992年起王义霞夫妇就开始照顾无儿无女的姨公公、姨婆婆。姨公公身体一直不好,王义霞在照顾姨公公期间还没有退休,那12年间,工作家庭两方面的压力,加之孩子正直教育的关键时期,邻居说,王义霞是起的最早的睡的最晚的,因为白天单位有工作,她只能在上班前和下班后挤时间。春夏要耕种老人的地,秋天要为老人准备过冬的柴,冬天的时候还担心屋里冷,每天都要去老人的院子照看。丈夫那时候还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王义霞总说,家里的事还是女人要多做。所以她全心全意支持丈夫工作,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上有老下有小,王义霞总是说,谁的家里没老人谁的家里没孩子,咬咬牙都过去了。2004年,她的姨公公安详的离开了人世。

到王义霞家走访时才发现,原来她的姨婆婆是聋哑人,八十几岁高龄的老人,精神奇佳,心态特别好,虽然没有言语上的交流,但是短暂的停留,老人家用手势、动作告诉我们,多亏了这个外甥媳妇。老人指着新盖的房子,又指了指王义霞夫妇,听邻居说了我们明白,难怪老人的院子看起来比王义霞夫妇的院子要整齐宽敞,原来2012年王义霞夫妇花7万元给老人翻盖了新房,难怪老人一直在指她的新房子。老人又指了指自己的额头,指了指王义霞,表情很痛苦,听王义霞解释明白,前些天老人不小心摔破了头,缝了三针,在锦山照顾孙子的王义霞听说之后,马上赶回来照顾老人。人不是铁打的,本来患有心脏病的王义霞,在照顾老人期间,劳累和心疼使她心脏病发作,2014年6月赶往北京安贞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在手术期间,丈夫、儿子、女儿寸步不离的照顾她,她感动的直落泪;人家说,付出总有回报的,丈夫的体贴、儿女的孝顺那都是她的点滴付出的回报。

王义霞用她的温情细心照料老人,为老人排忧解难,为他们撑起一片睛朗的天。她的孝贤行为对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儿子目前经营一家打印喷绘店,女儿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儿子和女儿都非常孝顺。王义霞常说:"孝敬、照顾老人是应该的,也是做人的根本。"她的一双儿女也总说:"妈妈的一言一行就是我最好的榜样"。王义霞是儿子和女儿的第一任好"老师",在他们的成长中托起一片风帆;她用真爱全心支持着丈夫的工作,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生活中温馨的"港湾",在她身上无处不展现着一个东方女性的美德:善良和贤惠。

王义霞同志她就像一棵大树,在炎炎夏日里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放飞希望,自己却总是守巢。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腼腆的一笑说:"这些都我应该做的呀"。最简单的话语,表达出的却是最崇高的品质。王义霞用自己一言一行诠释着一个孝顺的晚辈、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贤惠的妻子最无私的奉献,在她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中华民族最光辉的美德。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简介篇14

刘彩军,女,43岁,北戴河区第二幼儿园保健医。1994年她27岁的时候,因和丈夫感情不和造成家庭破裂,她带着年仅4岁的女儿刘索亚生活,至今已经过了16年。如今,女儿已经20岁了,而且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现在上大学二年级。送孩子踏上去往大学的列车,刘彩军流出了幸福的泪水。

她知道单亲家庭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总是尽量多的给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怀。回想这么多年来,她和女儿相依为命的日子,她总是觉得自己给予孩子的太少太少了。由于刘彩军一个人工资养活2口人,所以,为了能够给女儿留出更多的教育经费,她和女儿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每次买菜都是选价格最便宜的,买肉和鱼的次数是有限的,每次买都是留给女儿吃,她自己总是舍不得吃。女儿小时候有一次生病发烧躺在床上一天没吃饭了,她很心疼问女儿想吃什么,女儿说她很想吃草莓,当时正是草莓刚上市的时候,十块钱一斤就没舍得给孩子买,做母亲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她很少买新衣服,经常穿的就是单位发的那几套工作服,过年也很少添一件新衣,一双鞋子穿破了修修补补,穿烂了才买一双廉价的鞋子。她对女儿却总是关爱有加。好吃的留给女儿吃,过年给女儿添置一些新衣服,叫女儿在学校和同学们相处时不被别人看不起。她和女儿相依为命的日子,尽量带给女儿幸福和快乐。

她常常告诉孩子,父母的错不是孩子的错,越是经历坎坷越要坚强自信,要做出样子给别人看看我们能行。我们不能消沉下去,我们要努力向上。她常常告诉女儿:苦难是一个人童年最大的财富,咱们不和别人比吃比穿,要比学习成绩。她是这样要求孩子的,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她自己不仅要养家糊口,还自强自立参加了大专函授班,取得了心理学大专学历。由于在幼儿园工作,她还用业余时间自修了教师资格证,在班级缺人需要配班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到班级配班。在她女儿7岁那年,她上大专函授班,有一天她女儿发高烧40度,小脸通红昏睡在床上,为了不影响母亲参加函授学习,自小就很懂事的女儿,没有哭,没有闹,她给女儿吃了些药就去秦皇岛上课了,下午上完课回到家一试体温42度,赶紧抱着女儿去医院。每当想起这件事她都很后怕。

她对女儿在生活和学习方面要求都很严格。她的女儿小时候脖子上总是挂着一串钥匙,小学二年级时她就教女儿开门,自己放学后回家先完成家庭作业;为了让孩子学习成绩好,上兴趣班需要花的钱她从不吝啬。她经常苦口婆心的教导孩子,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改变命运,我们可以做物资的贫穷者,而不能做知识的贫穷者,一个人最大的富有应该是内在的富有。她的女儿从小到大学习非常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思想品德优良。

她和丈夫离异后,在女儿16岁时,他的爸爸因车祸突然去世,这件事给女儿一个沉重打击,当时孩子悲痛的每天流泪不止,严重影响了她女儿的学习生活,从此她的女儿连一个名义上的父亲也没有了,而她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那段时间她给女儿更多的关心和爱,默默忍受着,希望时间能慢慢抚平女儿的心痛。

她的女儿转眼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秦皇岛一中,为了让女儿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她和其他家庭一样为女儿在秦皇岛租了房子,每天自己跑公车上下班,一个人坚持陪着女儿度过了高中最艰苦的学习生活。为了缓解经济方面的压力,她将北戴河的房子出租出去,只保留了一间房放置家里的物品,在高中学习期间,更是省吃俭用维持生计。女儿高中学习结束,重新搬回北戴河居住,为了节省开支,她和女儿亲自动手粉刷了房子。她的女儿考上了大学,为了省路费,她将女儿送上了南去的列车,没有像其他孩子的父母一样亲自欢欢喜喜的送孩子到学校。一个人的工资培养一个大学生,不仅要负担学费、住宿费、书费、伙食费,还要负担专业学习所需的其他很多费用,她感觉到压力很大。幸好有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使她感觉到温暖,也减轻了她的负担。她有信心将女儿的学业完成,并不断进取,向更高的方向迈进。

刘彩军认为,虽然无法弥补单亲家庭给女儿内心留下的阴影和缺憾,也无法给予女儿物资上的富足,但她愿尽自己最大努力,让女儿在苦难和现实中学会坚强,失去的已经无法再得到,学会珍惜所拥有的,努力学习,努力做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她告诉女儿,虽然你无法选择出身,但你可以选择将来的路,路就在你脚下,下定决心勇敢去追寻吧。她愿意陪着女儿,她愿意永远默默的守望女儿的幸福!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简介篇15

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为老人排解忧虑,分担愁苦,与老人默契沟通;她是家中老人的细心家长,知己挚友,对老人真心呵护,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她就是东经路社区海宁路的居民张静兰。她直爽热情

关心着孩子的心情,从没有因为成绩不好,打骂过她的孩子,成绩不好时,她会笑着说:没关系,只要努力了就行。成绩好了她就说,继续努力,我女儿一定行。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晚上上晚自习,晚饭要在学校吃,我那时候胃不好,吃的不舒服了胃就痛,妈妈怕我难受,每天下班后,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下雪,做好可口的饭菜骑着自行车每天坚持给我送饭,三年来从没间段过。晚上自己回家时,在小区门口都会看她的身影,然后和我一起慢慢走回家,边走边聊一些学校的事情,就像一个大朋友一样,我也会把学校和班里的事情和妈妈讲一下,妈妈总是在认真的听,和我聊。上高中时,由于房子小妈妈和我住一间房,我写作业时,妈妈就要在外面的厅里等侯,冬天暖气不好,妈妈就裹个大衣在那里坐着,把电暖气放到我的旁边,不论到几点妈妈都在那里等着,从没有先睡的时候,有时妈妈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因为早晨妈妈还得早早起来给我准备早点。在孩子压力大的时候,给予安慰。也许是一件新衣,也许是一菜肴,也许是一个礼物。平常的无足挂齿,却体现着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和爱。

上大学后,妈妈跟我说,在学校过集体生活,不要太任性,同学们走到一起是缘份,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做事情要为大家着想,不要只想着自己。我的学校离家比较近,星期六、日的可以回家,每次回学校时,妈妈都给我做一些好吃的东西带上,让我给宿舍的同学带回去,因为她说,你的同学家大多数都不在本地,你想吃可口的,一个电话,中午就可以吃到,但她们离家远,学校的饭菜又不可口,带些回去给她们吃吧,问问她们想吃什么,然后我给你们做。同学生病时,妈妈就陪她们去看病,为她们跑前跑后,楼上楼下的忙个不停,就像是我生病了一样,后来我们的同学都说:妈妈真好,我们都要认她当妈,到后来她们只要接到我妈妈打来的电话,都喊说是妈妈打来的,都争着喊妈妈。

父亲去世后,妈妈把家里的一切事情都担了起来,爷爷从老家来,她无微不至关怀他老人家,给老人做可口饭菜,爷爷做过直肠癌手术,大便控制不好,经常弄到衣服上,床上,妈妈从没怨言,总是把爷爷的衣服、床单等给洗的干干净净,还给老人家买好换洗的衣服,比父亲在时还要细心,爷爷有时候都不好意思让妈妈弄,但妈妈说:没关系,谁都会有老的时候,年轻人多干点没啥。爷爷回老家时,妈妈怕老人自己走危险,就亲自把老人送回去。

妈妈虽然只是个普通的工人,但对待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工作忙时妈妈经常加班,有时忙了,就经常把工作带到家里来干,有时我睡醒一觉,看到妈妈还趴在写字台上在写呀算呀,有时在电脑前工作,我劝她早点睡,她总说没关系,干完就睡,有时都到深夜2、3点多钟,这种敬业精神也给我做出了榜样,妈妈曾多次获得过单位嘉奖,还荣过一次三等功。

在我刚刚工作时,她会担心,因为在家里,从未受过委屈的花朵,刚刚走入社会,一定会吃不消,但是她明白我的想法,从来也不说什么,静静的聆听我电话里委屈的哭诉,但是她会告诉我,一切事情贵在坚持,坚持下去就是胜利,人生是你自己的选择,你坚持,妈妈就支持,有一天你飞不动了,想回家了,妈妈永远在这里等着你。很安慰,很感动的话语,我明白她心里的舍不得,明白她的心疼,但是为了女儿的梦,她选择听孩子的,孩子的人生,让她自己去走,这样她才不会后悔。

母亲,给予我生命,养育我长大,给予我支持,抚慰我心灵。特别是父亲去世后的这十二年,她承受的,比三口之家多的多,可是她从未说过苦和累,因为她认定,我是宝贝,她是我的守护神。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人。

163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