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灭的灯盏事迹片

| 梦荧

为激励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在新征程上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和县县委组织部专题制作《不灭的灯盏—在影像中重逢叶连平老师》,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不灭的灯盏事迹片材料,仅供参考。

不灭的灯盏事迹片

不灭的灯盏事迹片(篇1)

叶连平,男,汉族,192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高中学历,河北沧州人,安徽省和县卜陈学校退休教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2019年6月25日,92岁的叶连平老师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并进行公示。

2019年9月,获得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助人为乐模范”。2019年9月,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2019年12月12日,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表彰。2021年6月28日,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不灭的灯盏事迹片(篇2)

从1978年走上讲台至今,45年来,他将全部身心扑在农村教育事业上。1991年,63岁的叶连平退休了。捧着教材和黑板擦,他哭得稀里哗啦:“当老师没当够,我舍不得孩子们,我舍不得离开!”退休后,叶连平不愿闲着,学校里哪位老师生病或有事,他就第一时间出现在课堂。

2000年,他把自家的一间房屋腾了出来,建成“未成年人之家”,平日里免费帮周边的孩子们辅导作业,周末集中给孩子们上英语课。寒来暑往23年,叶老师这里迎来又送走2000多名学生。

不灭的灯盏事迹片(篇3)

叶连平与当地的渊源得从1946年说起。那年,18岁的叶连平跟随父亲来到南京,进入美国大使馆,做了三年半的勤杂工。因为这段特殊的经历,叶连平学会说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也因为这段特殊的经历,叶连平1955年被人从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群众夜校总务主任的岗位上拉下了马,此后更遭强令离开南京,开始长达数年的颠沛流离。

1965年,叶连平辗转来到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卜陈公社,遇见了让他感恩一生的好人,与当地人结下了半生情缘:没有工作,窑厂的张厂长安排他到厂里干活,还让他寄宿家中;有大队干部要赶走叶连平,村民赵兴柱挺身护住他:“我赵家三代贫民,要是老叶犯法,由我代罪。”备受排挤时,同队社员刘友良叫妻子赵桂珍炒一小袋小麦面,冒着酷暑,往返五六十里给叶连平送过去……

1978年,卜陈中学一个毕业班因人员调动,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上课了。在这火烧眉毛的时刻,有人推荐50岁的叶连平当语文教师。

不灭的灯盏事迹片(篇4)

“来,同学们,请跟我一起大声读这个英文单词!”

早上8点,铿锵有力的讲课声从教室中传来。很难想象,这位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老师,已经95岁了。

他叫叶连平,是安徽和县卜陈学校的一名退休教师。从1978年走上讲台至今,45年来,他将全部身心扑在农村教育事业上。

1991年,63岁的叶连平退休了。捧着教材和黑板擦,他哭得稀里哗啦:“当老师没当够,我舍不得孩子们,我舍不得离开!”

退休后,叶连平不愿闲着,学校里哪位老师生病或有事,他就第一时间出现在课堂。

2000年,他把自家的一间房屋腾了出来,建成“未成年人之家”,平日里免费帮周边的孩子们辅导作业,周末集中给孩子们上英语课。

寒来暑往23年,叶老师这里迎来又送走2000多名学生。

不灭的灯盏事迹片(篇5)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卜陈村,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在这个小村庄里,有一座普通的小房子,这座小房子并不是谁的家,但在当地可是远近闻名,因为它有一个并不普通的名字——“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有一项并不普通的作用——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可以在这里免费补课,有一位并不普通的主人——叶连平。

1928年,叶连平出生于山东青岛。18岁时,他随父亲到南京进入当时的美国大使馆做勤杂工。在大使馆工作的3年多里,叶连平见过司徒雷登、宋子文等大人物,还跟宋美龄握过手,更是练就了一口流利而纯正的美式英语。

20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