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杨华德事迹

| 思恩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要用到事迹的情况还是蛮多的,既然这样,那么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杨华德事迹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杨华德事迹,供大家参考!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杨华德事迹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杨华德事迹篇1

杨华德是四川内江人,现任威远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2013年10月,被选为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援非高级农业专家;2015年至今,作为第三批中国援布隆迪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杨华德带领农业专家组成员,为当地实现粮食安全、农民减贫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杨华德也因此入选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杨华德事迹篇2

北京时间13点30分,记者联系上在布隆迪的杨华德时,他正在基地忙碌。听说记者来自家乡内江,他爽快地将普通话切换成了四川话。

1964年,杨华德出生于内江市隆昌市双凤镇一个乡村,父母都是农民。他还记得,上个世纪70年代,村里的水稻产量很低,当时的隆昌县农业局就派了一个农技员到村里驻点,解决水稻生产中的问题,当年实现产量翻番。杨华德家里放稻谷的柜子,往年收获的粮食只占其一半的空间;那年,柜子被装满了,粮食还有剩。这件事也让杨华德萌生了学农的想法。

因为家中贫穷,初中时,杨华德辍学了一年。在校长的鼓励下,他重返校园,一路高歌猛进,考上了研究生。“当我看到布隆迪的孩子挨饿失学的时候,感同身受,真心想帮帮他们。”用杨华德的话来说,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也想为别人撑伞。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杨华德事迹篇3

布隆迪位于非洲中东部,总人口1200多万,可用耕地面积只有130多万公顷,90%的人口是农民,属于典型的农业国。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技术落后等,布隆迪的农产品不能自给自足,长期面临粮食安全的问题。

初到布隆迪,专家组调研后发现,布隆迪山区沼泽地水稻平均产量只有1.8吨/公顷,即使是平原区,水稻产量也只有2.8吨/公顷,因为缺乏效益,很多土地荒芜。

2016年4月,专家组在林格四村试种7个中国杂交水稻品种,其中,超级稻“Y两优900”最高产量达到13.86吨/公顷,不仅打破了布隆迪水稻高产的纪录,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当地的潜力,收获前后引来周边大量民众参观,在当地引起轰动。

除了超级稻,专家组还在当地推广了四川杂交水稻品种——“川香优506”,品质优、抗性好、产量高,每公顷的产量可达9吨—10吨。

“我们不仅仅是解决了品种的问题,还解决了他们栽培技术的问题,包括旱育秧、科学施肥、规范化栽培、抗稻瘟病等。”杨华德总结道。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杨华德事迹篇4

10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面对面》栏目,以《杨华德:布隆迪来了中国专家》为题,对我校农学专业1980级校友杨华德进行了约20分钟的人物专访,报道其援非事迹。

杨华德1983年毕业于我校前身之一的绵阳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相关工作,现为威远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研究员。2013年被农业农村部选派为援非高级农业专家,2015年担任专家组组长远赴非洲国家布隆迪开展援非工作。

在布隆迪工作期间,杨华德带领专家组创造了非洲水稻高产新纪录,审定了第一个中国杂交水稻新品种。截至目前,他已为当地选育(含引进)审定7个新品种,解决了布隆迪稻瘟病的历史难题,为布隆迪全国水稻科学布局、种子工程发展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助推布隆迪水稻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杨华德还在该国培养了以国家合作经济管理局局长恩达伊克基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人才,不仅传授了农业技术,也大力推动当地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农业技术推广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两次获该国环境与农牧业部长授予的“突出贡献奖”,并在2022年国际劳动节获布隆迪总统亲授“国家功勋成就奖”。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杨华德事迹篇5

杨华德,男,1964年9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

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相关工作。现为四川省威远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研究员。2013年被农业农村部选派为援非高级农业专家,2015年担任专家组组长远赴非洲国家布隆迪开展援非工作。

2024年4月8日,获得“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荣誉。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杨华德事迹篇6

有这样一群中国专家,他们阔别亲友,远渡重洋,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宝贵的中国经验传授给非洲人民。在国内,他们是水稻专家、是种养能手、是兽医学者……在非洲,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农业援非专家。他们在非洲开试验田、设实验室、办培训班,让干旱的农田飘起稻香、空荡的圈舍养起牛羊、贫瘠的村庄变了模样。本版特开设“农业援非专家故事”专栏,讲述那些中国农业援非专家的动人事迹。

“丝绸包裹的种子 ,来自中国,饱满飘香的稻谷,长在非洲。从一个项目,到一个产业,黄皮肤汉子的执着,让黑皮肤的兄弟,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意。稻浪千重,路远情长。”这是《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给杨华德的颁奖词。

4月8日晚,中国援布隆迪第三期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杨华德获评“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一位农业援外专家缘何感动中国?本报记者带您走近农业援外专家的杰出代表杨华德。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杨华德事迹篇7

2日,布隆迪总统恩达伊施米耶在穆因加省乌穆科体育场向中国援布农业专家组组长杨华德颁发荣誉证书,表彰其为布农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恩达伊施米耶总统在颁发证书时发表讲话表示,2015年之前,布隆迪的水稻产量持续低迷,中国政府应布方请求,派出了由杨华德组长率领的第三期、第四期及第五期援布农业专家组。经过7年深入田间、村庄的考察调研、试验示范和现场培训等工作后,中国专家组成功将布水稻产量由平均每公顷3吨提升至10吨,实现了飞跃性增长。

恩达伊施米耶呼吁布隆迪人民向中国人民学习,通过勤劳致富,用辛勤的劳动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布隆迪。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杨华德事迹篇8

专家组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于是在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他们还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对当地农民的技术培训上。

杨华德和记者分享了两个学生的故事,一个名叫恩达伊克基,一个名叫艾力斯特。

2016年,杨华德在调研的过程中认识了义务当翻译的恩达伊克基,见这个90后小伙子聪慧好学,遂将其选定为第一个青年农民带头人,随组学技术、学管理,提高他的水稻种植技术和综合能力。之后,小伙子通过技术致富,建了砖房、娶了新娘,并作为当地技术负责人配合中国农业专家组带领示范村村民全体脱贫。为了感谢杨华德,恩达伊克基将第一个孩子的中间名字取为Yang。

相比起恩达伊克基,学生艾力斯特家境更加贫寒。在杨华德的带领下,他掌握了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勤学苦干,两年时间内解决了全家的吃饭问题,失学的兄弟姐妹也回到了学校,还修建了自己的新房。从2020年开始,他被专家组派驻锡比托克省驻点指导该省杂交水稻发展。像这样的本土农业技术骨干,专家组一共培养了70位。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杨华德事迹篇9

按照政策,每年专家组成员都可以回国休假,可是,这8年杨华德只回国了4次。2018年3月—2021年9月,因为疫情和工作,他有3年多未回家,甚至还缺席了独子的婚礼。

回想起8年多的援助经历,杨华德坦言有苦也有累,生活中需要克服饮食不适应、卫生条件差、疾病防控压力大等困难,工作中没有节假日和周末,大多数时间都在出差,工作量是任务的数倍。

尽管如此,每到聘期结束时,他却一次次选择了留下来。他说,当看到在专家组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布隆迪人能吃饱饭、上好学、住进砖房,他发自内心感到骄傲和喜悦。他是个完美主义者,做事总想尽善尽美,所以想留在布隆迪完成援助目标,帮助当地人解决粮食问题和脱贫问题,他也坚信,实现目标的日子不远了。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杨华德事迹篇10

1983年,杨华德毕业于绵阳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相关工作。

2015年,因布隆迪的水稻产量持续低迷、粮食安全问题突出,中国政府应布方请求,派出了由杨华德同志担任水稻专家兼组长,率领第三期、第四期及第五期农业专家组赴布隆迪执行“高级农业专家项目”。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杨华德事迹篇11

个子不高,身型精瘦,皮肤黝黑,一副眼镜,长相普通。仅看外表,很难想象他就是让布隆迪的水稻单产从每公顷2.5吨左右猛增到9-10吨的“魔术师”,是布隆迪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国家功勋成就奖”的外国人。

2015年,四川省威远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杨华德第一次远赴布隆迪。此前,他曾参与莫桑比克农业技术援助任务,有过一年的农业援非经验。但这次,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些,他被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选派为中国援布隆迪第三期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

迎接中国专家组到来的是一场暴雨。作为农业专家,杨华德马上注意到布隆迪雨热条件很好,但农业农村的状况却令人揪心,“遍地的荒草,破败的乡村,很多人一天只能吃一两顿饭,晚上几乎都是饿着肚子睡觉”。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杨华德事迹篇12

恩达伊施米耶总统亲自为杨华德颁发荣誉证书,高度评价杨华德和中国农业专家们为布实现农业发展愿景所作的突出贡献,赞赏其在高质量水稻和其他农作物的种子研究和推广中取得突出成绩。他说,杨华德是“为布隆迪人民服务的楷模”。

在中非合作论坛机制框架下,根据中布两国政府协议,中国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自2009年8月起开始实施援布隆迪高级农业专家技术合作项目。截至目前,共计派出5批次45人次赴布执行农业技术援助任务。

援布农业专家组项目涉及水稻、土肥、农产品加工、果树、畜牧、水产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在杂交水稻培育和农业脱贫等领域,援布农业专家组为当地带来了先进经验和成功范例,获得了布农业主管部门、当地农户和有关合作伙伴的高度赞赏。

援布农业专家组项目的成功实施和中国援布农业示范中心的高效运作,为提高布农业发展水平,深化中布农业合作,加强中布“全天候”朋友和“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夯实了中布命运共同体。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杨华德事迹篇13

截至2024年4月,杨华德主持水稻新品种选育,为当地选育(含引进)审定新品种7个,成功解决布隆迪稻瘟病的历史难题。将杂交水稻种植成功推广至布隆迪14个省,为布隆迪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农业农村领域致富带头人和数以万计的技术农民。

2019年2月,杨华德被布隆迪农牧业及环境部授予水稻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2022年5月2日,布隆迪政府在穆因加省乌穆科体育场举行“五一”国际劳动节庆典。活动期间,布总统恩达伊施米耶向中国援布农业专家组组长杨华德颁发荣誉证书,表彰其为布农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2024年4月8日,当选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杨华德事迹篇14

布隆迪位于非洲中东部,因形似心脏,被誉为“非洲之心”。布隆迪是典型的农业国家,90%的人口从事农业,但生产条件落后,生产工具基本只有“一把锄头加一双手”。

面对当地严峻的粮食安全形势,杨华德脑子里只有一个问题——曾解决中国几亿人吃饭难题的杂交水稻,能否帮这个国家减饥减贫?到布隆迪的前两个月,他几乎没有停下脚步,实地调研反复对比,最终与专家组其他成员达成共识,决定在布隆迪试种杂交水稻。

没有前人的实践经验,无法适用国内的栽培技术规程,要在非洲种植杂交水稻,杨华德明白必须“蹚出一条新路来”。很快,他们在布隆迪布班扎省基航佳县林格四村建立了试验田。

当地村民对这些中国专家充满好奇,他们发现中国专家种水稻很不一样,种得很稀,每公顷用种量只有他们的七分之一。

“一开始大家肯定有些不信任,但实实在在的田间表现会‘说话’。”杨华德说,试验取得出乎预料的成功,试验田平均每公顷水稻产量达10吨,超出当地平均产量三倍多,其中一个超级稻品种还创造了每公顷13.86吨的非洲水稻高产纪录。

中国专家创造的高产纪录引起轰动。一个名为《金山调查》的非洲新闻节目组闻讯而来。“他们的记者要采访我,我说中国人不喜欢自夸,做得怎么样,让别人来评述吧。”杨华德婉拒了采访。经过长达半年的调查,《金山调查》采访了当地农户、官员、技术人员,连发三篇文章,全面、正面评价了中国专家实施的水稻试验项目,并预测“未来杂交水稻将在非洲有大发展”。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杨华德事迹篇15

布隆迪为农牧业国家,国家收入的70%来自农业,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

来到布隆迪后,杨华德以解决布隆迪粮食安全问题为重点工作任务,研究制定了布隆迪杂交水稻生产技术规范。同时带领农业专家组深入布隆迪各省田间、村庄开展考察调研,紧密结合布隆迪当地土壤、光照、水肥等实际,发挥技术创造性优势,通过品种升级、改良式旱育秧、应用群体调控技术以及增加施肥水平为主要内容的科学肥水管理,在提升产量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

2016年,杨华德在布隆迪试种的中国杂交水稻创造了水稻单产历史,同时创下非洲水稻高产纪录。为解决水稻品种抗病性差,药剂得不到保障的问题,杨华德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川香优506”,其产量较当地之前的产量翻了接近三倍。

此外,他还带领专家组成功解决了布隆迪中、高海拔区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问题及低温影响导致结实率低的历史问题,为布隆迪近年水稻的高质量快速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2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