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3年度

| 徐球

感动中国构筑了一个完美的艺术境界,让人们在感动的同时,还能接受文学的熏陶。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3年度(精选10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3年度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3年度篇1

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哲敏就曾提到,在那一时期,俞鸿儒主建的风洞基本没有受到的影响。

俞鸿儒身上这种处变不惊、坚持工作的劲头早在他就读于大连工学院时就有所显露。后来,他的同学徐寿霖用“大智若愚”来形容他。

更重要的是,他从导师林同骥的遭遇中学到很多。当时,林同骥受到严重的不公正待遇,不仅被停止了全部科研工作,还被罚去锅炉房烧开水。

然而,这没有击垮林同骥,他仍保持乐观。在烧锅炉期间,他每天记录煤耗、送风量和水温、烟的颜色等,总结出了一套烧好锅炉、节约煤炭的方法;每天晚上回到家,还接着做研究,完成了多项研究工作。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3年度篇2

时代的这粒灰,同样落在了俞鸿儒的头上。

1968年11月,俞鸿儒在40岁这一年,被免去了激波管组组长职务,不许参加业务活动,也不许参加会议,听候审查。

仅仅一个月后,郭永怀在从核试验基地返回北京的途中,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当时,没有人告诉俞鸿儒。后来他听到恩师去世的消息时,内心非常悲痛,又感到深深的遗憾。

撤职审查,痛失恩师,两者叠加的伤害足以让人消沉。但俞鸿儒没有,他性格中那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力量觉醒了。他很快克制住悲痛情绪,又一头扎进了“风洞”——他知道恩师正满怀期待,在天上看着他。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3年度篇3

“事实证明,天生听力障碍的孩子也是能够学会说话的。但这个过程非常艰难,越早进行康复训练越好。”2008年,学校开设了听障语训班,第一届招收了7个孩子。基于刘玲琍听障语训教学的成功经验,学校特意安排她带这个班。

今年43岁的邓亮,是刘玲琍带的第一批学生。入学时,邓亮已经年满10岁。虽然没有学会开口说话,但在刘玲琍的影响下,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

“什么弯弯弯上天?月亮弯弯弯上天。什么弯弯在水边?船儿弯弯在水边……”邓亮一笔一划,在纸上写下了这首童谣,往事如昨。

心向阳光,这是刘玲琍的微信名。邓亮给出了自己的理解:这个名字恰如刘老师的善良、乐观、努力追求生活的美好。而正是这种向上、向善的精神品质,多年来一直激励着邓亮。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3年度篇4

1999年,邓亮从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进入一所聋哑学校读高中。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进入天津理工大学就读。

大学毕业后,邓亮应聘到了一家国企工作。3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了邓亮的工作单位。档案整理、员工考勤、用车调度……在这里工作了17年,邓亮虽身兼数职,应付自如。

邓亮的爱人姜燕,同样是刘玲琍的第一批学生。小时候被父母送到学校,姜燕扯着妈妈的衣角不松开。刘老师温柔地把她抱起来,像妈妈一样轻拍着她,安抚她的情绪,直到她慢慢平静下来。

课堂上刘老师教同学们做手工、玩游戏,她也渐渐喜欢上了学校。姜燕记得,刘老师把字母卡片贴在黑板上,领着学生发音。光一个字母的发音,都要演示上百次。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3年度篇5

刘玲琍与特教结缘,缘于小时候的邻居。1973年,刘玲琍出生于衡阳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邻居王阿姨是一名聋哑人,不识字,也不能讲话。一年冬天,刘玲琍串门到王阿姨家玩。一见面,对方不停用手比画着。刘玲琍不明白阿姨的意思,王阿姨却急得涨红了脸。王阿姨的丈夫解释说,是王阿姨想织一条围巾送给她。

“那个冬天,让我感受到温暖。王阿姨对我好,我想,要是她能说话就好了。”这件小事,深深地印在年幼的刘玲琍脑海里。1987年,14岁的刘玲琍决心报考聋教专业,被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录取。转眼4年过去了,刚满18岁的刘玲琍中专毕业。在妈妈眼里还是小姑娘的她走上工作岗位,成为衡阳市聋哑学校(今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担任一年级听障班班主任、语文老师。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3年度篇6

他们,是对党忠诚、热爱人民,心怀“国之大者”,在各自岗位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典型;他们,是干实事、求实效,在关键时刻、危难关头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的先锋模范。

近日,经推荐遴选,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确定20名“最美公务员”。从乡村振兴一线到驻外前线,从乡镇街道到产业园区,他们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作表率,彰显出新时代人民公仆本色。

2023年7月底8月初,北京市遭遇特大暴雨灾害。暴雨中,门头沟区大台街道落坡岭社区断水断电断网,成为一座孤岛。

紧急关头,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孟二梅正在焦心辖区居民安危冷暖时,她又接到了转移安置滞留在附近火车站乘客的紧急任务。

竭尽所能,克服困难。在孟二梅的带领下,社区党员和居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灾难当前,团结一致、守望相助的人间大爱。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3年度篇7

2022年,四川省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时,正在外地的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时任党委书记李智宽顾不上联系家人,连夜顶着余震、飞石等危险辗转赶回乡镇,带领党员干部第一时间投入抗震救灾。

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各条战线的公务员成为最美“逆行者”——

当邻县突发特大山火,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塔山瑶族乡党委书记吕晓毛主动请缨,带领众人驰援火场,连续多日奋战扑火;

长期扎根应急救援一线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应急管理局三级主任科员赵鸿亮,每当遇到险情,总是一马当先冲在前;

驻巴勒斯坦办事处双边处主任袁泉无惧挑战,直面巴以冲突的火线,全力协调保障人员和机构安全,并抓紧落实我国对巴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平凡岗位,不凡作为;奋不顾身,一线作战,铸就人民公仆新风貌。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3年度篇8

“我们有一口吃的,就不能让乘客饿着”,这句质朴的话语几乎在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感动无数网友。说这话的是门头沟区大台街道办事处四级主任科员,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孟二梅。风雨来临时,在她的带领下,仅300余人的社区安置转运近千名因暴雨滞留的列车乘客。这份担当,23年如一日。扎根京西深山,孟二梅用心用情用力解民忧、暖民心,赢得了群众交口称赞,并入选全国“最美公务员”。

再回忆起去年7月那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孟二梅仍心有余悸。那时,地处深山的落坡岭社区断水断电断网,正当她焦心居民安危冷暖时,又接到了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转移乘客。

原来,从内蒙古乌海西站开往北京丰台站的K396次列车滞留在落坡岭社区附近的车站,车上近千名乘客即将面临缺食短水、信号中断、电力停供等困境。

社区居民九成以上是老年人,几位社区“两委”干部里,51岁的孟二梅是最年轻的。“再难也得完成任务!”孟二梅来不及多想,挨家挨户敲门,迅速将居民们动员起来。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3年度篇9

那天的情景,孟二梅忘不了。

——社区能打开的房门都打开了。先安置孩子,研学团54个10岁到12岁的孩子被她妥善安排在一处大房子里,车上其余的200多个孩子住进了居民家中。孟二梅自己就接了10个孩子回家,其中,7个挤在家里,实在睡不下的3个只好睡在她车上,她自己没地儿去,打着伞在外面溜达了一宿。会议室、活动室、储物间、理发室,甚至库房都清出来,住满了乘客。

——居民家里能吃的,有什么拿什么。一天之内,光熬粥就熬了整整9大桶。没水,居民就徒步上山打水;没菜,就现摘黄瓜、茄子,或者拿出咸菜;米饭、包子、饺子、面条、方便面……家里能煮的东西都煮了。两天,5顿饭,没让一位乘客饿肚子。

——越来越多人站出来,争相伸出援手。党员孙建国带着孙子当起保洁员,给乘客打扫卫生、倒垃圾。会开车的,给救援人员当向导;见乘客湿透了,居民又拿出自己的鞋子、衣服给他们……

付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友谊。2023年8月2日夜里,乘客均安全撤离。社区活动室白板上、皱巴巴的信纸上、孟二梅的手机里,到处都是大家留下的感激话语:“我们是研学团的孩子,谢谢您们的帮助!”“感谢你们把自己最后一碗饭让给我们,以后内蒙古鄂尔多斯、乌海就是你们的家”……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2023年度篇10

风洞技术是重要的国家资源,因此只能依靠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一代代的潜心研究,而风洞的用途不仅仅应用于国家的超级装备,还可以用于汽车,尤其是新造型的汽车,可以测试设计是否满足节能,结构是否符合空气动力学等,未来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科技福利,造福全国人民,同时能够助力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走向世界。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8日晚公布,泳坛名将张雨霏获得“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荣誉。

给她的颁奖词这样写道:“宁可肌肉在深夜里燃烧,不让情绪在失败中沉沦。哪吒,就是要脱胎换骨;蝶后,一定是蝶变之后。探索运动的极限,收割青春的金牌,冠军是胜者,更是逆境中崛起的人。”

对于张雨霏而言,过去的2023是收获和突破的一年。在多个国际大赛上,张雨霏摘金夺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游泳的实力和水平。

去年7月进行的福冈世锦赛,张雨霏身兼6个小项,获得2金1银2铜的成绩。为了和队友冲击男女4X100米混合接力冠军,张雨霏放弃了自己的主项200米蝶泳,最终为中国游泳队赢得了这枚具有历史意义的混合接力金牌。

20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