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

| 徐球

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成功发射,让中国傲然挺立在量子科研前沿,感动中国事迹大家想了解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通用14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关于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

关于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精选篇1

穆言灵是美国人,同时还是福建鼓岭历史文化研究者。鼓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郊鼓山之北,20世纪初曾是旅居福州的外国人的居住地,当时许多在华的美国侨民,包括穆言灵的公公穆蔼仁、先生穆彼得都在鼓岭度过了美好时光。

说起穆言灵和鼓岭的渊源,就要追溯到穆言灵的公公穆蔼仁。穆蔼仁原名唐麦克,从小就对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东方中国感兴趣。1940年,正在上大学的他抓住在日本游学的机会,一个人第一次来到中国。

1941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处于胶着状态,这一年,美国开始招募飞行员去帮助中国,刚回到美国不久的唐麦克由于自身条件优秀,顺利成为飞行队的一员,这个飞行队就是著名的飞虎队。

关于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精选篇2

穆言灵还多次赴耶鲁大学等地,寻找上世纪初期的原版鼓岭地图,为修缮鼓岭古厝及探寻背后故事提供了很大便利。通过地图上的明确标示,结合当地居民口述以及学者的资料论证,这些年鼓岭管委会确认了穆霭仁在鼓岭购置的房子,以及加德纳故居(穆彼得度过他在鼓岭第一个暑假的地方)的确切地址。

此外,穆言灵多方联系曾在鼓岭住过的美国人,搜集其留下的日记、老照片、老物件以及后人的口述内容。“知道我在帮鼓岭寻找资料,他们都很支持,提供了很多家族照片和珍藏物件。”寻访中,她结识了很多鼓岭“旧友”,包括鼓岭邻居蒲天寿、柏龄威等家族的后人,“柏龄威最小的孩子已经102岁了,上个月我们刚刚看望过他”。

据穆言灵粗略统计,近些年共找到相关照片、文字资料及信件6000多份,其中照片近800张,很多都展陈于修缮后的富家别墅。它们沉浸式还原了百年鼓岭上中外人士和谐共居的场景,也让鼓岭增添了中西交融的文化魅力。

穆言灵说,研究鼓岭的过程就像“吃糖果”,剥去层层糖纸,她尝到了贯穿在鼓岭文化中的“相互的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生活、工作在一起共同形成的珍贵感情。“福益华先生的遗言是‘我爱中国人民’。我公公穆霭仁去世后,部分骨灰撒进了闽江。一些外国家族在中国生活超过40年,他们对中国有着最深沉的爱。”

关于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精选篇3

说到水稻专家,我想大家第一想到的是袁老吧。

袁隆平袁老,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这个名号毋庸置疑。

但其实杨华德也是中国在水稻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

杨华德,男,1964年生,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现为四川省威远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研究员。

在非洲国家布隆迪开展援非工作的期间成功推广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帮助当地提高水稻产量,解决了布隆迪的粮食安全问题,为当地农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关于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精选篇4

“这一块好钢,用到了刀刃上。把买不来的做出来,还要做到最快、最强、最智能,天降大任于己,何惜筋骨体肤,唯心志所向,百折不回。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这段《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颁奖辞,是对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张连钢的真实写照。

回溯过往,确实“百炼成钢”。考入大学、进入青岛港、参与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研发……张连钢说,这是他人生重要的三次转折。在第三次转折中,他不顾自己身患重病,突破身体极限,带领“连钢创新团队”仅用三年半时间,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连续10次打破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让“中国智造”的旗帜在全球自动化码头的高峰上迎风飘扬。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张连钢说:“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中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样本’。”

关于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精选篇5

气动力是飞机设计的灵魂,空气动力学的`发展推动了飞机的跨代发展。我国开始飞机设计之初,气动力设计方法和手段完全空白。苏联在当时对我国进行的援助仅限于制造,关于设计方面的技术坚决不提供。

顾诵芬参加工作后接受的第一项挑战,就是我国首型喷气式飞机——歼教1的气动力设计。他在大学学的是螺旋桨飞机,现在需要设计喷气式飞机,而且徐舜寿提出要采取两侧进气,不能用机头进气,国内没有先例。

当时听说北航图书馆有一份相关的国外文献,他便动身从沈阳来到北京,借一辆旧自行车,天天晚上跑北航查找抄录资料。他潜心学习研究国外资料,最终提出了亚音速飞机气动参数设计准则和气动力特性工程计算方法,出色完成了歼教1飞机的气动布局设计。

顾诵芬随后又完成我国首型初级教练机——初级教练飞机气动布局设计,建立了亚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体系。初级教练飞行品质出色,为我军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飞行员。

一刻不停,顾诵芬转身又投入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研究。当时国内一无超音速风洞,二无工程适用的数值计算能力。他依靠扎实的理论功底,首次建立了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体系,实现了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计算、试验与试飞的闭环。他所创立的飞机气动力设计方法体系至今仍被国内飞机设计采用,为后续歼击机设计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关于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精选篇6

英雄王锋的故事,要从2016年5月18日凌晨的一起火灾事故说起。

那天夜里,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二十多位熟睡的人不曾预见,危险正一步步逼近。凌晨1点多,因一楼电动车短路失火,继而引发大火。租住在一楼的王锋最先发现火情,带着女儿第一时间跑了出去。

“失火了!”王锋一边大声呼喊,一边折回头冲进火海,救出了妻子和儿子。

“你打电话报警,招呼好孩子,我得去救人,楼里还有很多人。”王锋安顿好妻子潘品后,便转身第二次冲入火海。这一次,挽救了住在一楼东间的两名学生和一名托教老师的生命。

此时,楼内已火光冲天,还不时响起爆炸声。“里面还有人,我还要去救人。”说完这句话,他第三次冲入火海。

这一次,他挨门挨户敲门示警。邻居听到咚咚的敲门声,赶忙起床逃生。楼里二十多个人得救了,而原本是第一个逃出去的王锋,第三次从火海中出来时,已被烧成了“炭人”,全身乌黑,神志已经不清醒,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边跑边喊,奔走呼号。住处巷口五六十米的路上,留下了王锋带血的脚印。

整栋楼的邻居无一伤亡,但王锋全身的烧伤总面积达到98%,命悬一线。

虽经多方救治,但因严重感染,在顽强坚持了136天后,王锋于2016年10月1日因多脏器衰竭不幸离世。英雄王锋当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是对他英勇事迹的高度认可。

如今,王锋事迹已在全国发酵,关于他事迹的电影也感动了无数观众。

就像“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予王锋的颁奖词写的一样,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关于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精选篇7

时光如水,生命如梭,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如流星一般转瞬即逝,在有限的时间里演绎着不同的故事。有的如爱情片一般充满着浓情蜜意;有的如动作片一般充斥着惊险刺激;有的则如悬疑片一般体验着跌宕起伏。而今天一部“纪录片”深深的吸引、感动了我,它的名字叫《我这一辈子》。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王娅,出生于1952年,是国家电网天津电力检修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在她短暂的生命旅程中时时刻刻践行着“上好班,做好事,当好人”的理念。终其一生,无怨无悔。

一、 平凡

王亚作为一名普通的电力工人,在长达26年工作时间里,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忠于职守,刻苦专研、甘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因为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会时常抱怨,患得患失。王娅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突出的业绩,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有着为单位、为社会干好事业的坚定理想信念。我们要像她一样,志存高远,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公司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 平淡

王娅一生淡薄名利,勤俭持家。她的一生始终与“慈善”紧密联系。汶川地震,南方水灾西部救困等,都留下了她的足迹。王娅的行为正如老子在《道德经》里所说的那样: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而她的感人事迹也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有高尚道德的人必定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她为伴。投身“慈善”事业的她,不是孤独的,她有家人的'支持,员工的帮助,有我们每个人留下的感动。

三、 平和

在得知自己身患重病之后,王娅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面对即将被死神夺走的身体,她选择了用另一种方式来延续自己的生命——遗体捐赠。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抉择呀!她就像一盏明灯,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她用信念选择坚守;用信念,点亮生命。她用自己的行动让生命生生不息的完成了一次崇高的接力;她值得我们去驻足仰望!她是我们心中那个最可爱的人!

最后,我想用一段话来表达我对这部“纪录片”,对王娅的深深敬意:

若将我的一生比作一部电影,它既没有动人心魄的剧情,也没有花里胡哨的特效。

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

但希望有观众喜欢且有所收获,最后感谢此生遇见的每一个人。

关于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精选篇8

经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航天员聂海胜参加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刘伯明参加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汤洪波是首次飞行。今天上午,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火箭将加注推进剂。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有以下主要目的.:在轨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航天员搜索救援能力;开展多领域的空间应用及试(实)验;综合评估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和性能,进一步考核各系统间的匹配性和协调性,为后续任务积累经验。

按计划,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驻留约3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

目前,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组合体状态稳定,各项设备工作正常,具备交会对接与航天员进驻条件。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的各系统已完成综合演练,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前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

关于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精选篇9

身残志坚的脱贫攻坚奋斗者张顺东李国秀夫妇

张顺东6岁时被高压电击伤,失去右手,双脚严重受伤;李国秀生来就没有双手。这样一对身体残缺的夫妻相互扶持,成了彼此的“手足”。张顺东说:“夫妻同心,黄土才能变成金”。为了美好生活,他们付出常人千百倍的努力,张顺东的双脚也因过度劳累溃烂,不得不接受截肢。尽管生活中有不少困难,但这对夫妇却没有向命运屈服,把日子过得像花儿一样。

张顺东、李国秀颁奖辞:山对山来崖对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顺风顺水出山来。李家大姐人才好,张家大哥看上她。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

关于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精选篇10

中国核动力事业奠基人彭士禄

彭士禄4岁成为孤儿,8岁被国民党当局抓进监狱,受尽拷打。从苏联留学归来,他决心投身祖国核动力事业。他隐姓埋名数十年,为祖国造核潜艇,建核电站。生前他常说:“是人民将我养大,我几辈子都还不了,只要祖国需要,我愿贡献一切!

彭士禄颁奖词:历经磨难,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倾听,于花甲年

重启。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你,如同你的作品,无声无息,但蕴含巨大的威力。

关于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精选篇11

感恩这个词,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大家都经常挂在嘴边,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是一个好品质,是一个好习惯,做人就应该学会感恩。

我们应该感恩父母!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悉心地呵护着我们。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哺育了我们,教我们蹒跚学路,教我们牙牙学语,每晚哄我们入睡,让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值得我们感恩。在我两岁的时候,我一不小心从床上摔了下来,把左手腕的骨头摔折了。父母看见了我这样,急忙抱起我来,冲出家门,直奔医院跑去,直到把我送到医院的病床才算松了口气。他们每天给我熬骨头汤鱼汤喝,天天抱着我去医院换药,等等,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感谢他们对我成长的精心照顾,我要感恩他们。

感恩敬爱的老师们!她们就像一根蜡烛,燃烧着自己,却照亮着我们。她们认真负责,伟大无私,像辛勤的园丁,用自己的心血精心地浇灌着我们这些花朵。老师是我们的引路人,用心良苦地教授我们各种知识,不辞辛劳地在课后为我们辅导。我们的调皮和淘气,让老师的鬓角平添了几缕白发。

感恩同学们!在我遇到困难时,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不求回报地帮助我!当我作业做得好被老师表扬时,同学们就伸出大拇指,投来赞许的.目光给我力量。我们相聚在一个温暖的班集体,大家在童年的时光里给了彼此美好的记忆,这难道不值得赞美,不值得感恩吗?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会感恩吧!

关于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精选篇12

人生在世,风风雨雨几十年,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社会和自然的恩惠。感恩地生活,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应具备的起码的修养。

百善孝为先。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把我们养育成人,其恩情比天高,比海深。世界上难道还有比父母更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感恩的吗?我曾读过一篇文章,文中说“世上不可交的人有很多,但有一种人是最不可交的,那就是不孝之人。”你想,这种连父母尚不顾的人,又怎会真心地对待朋友?因此,感念父母之恩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底线。

爱人也是感恩的对象。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全世界那么多人,为什么你们两个能结合?这与其说是命运的安排,不如说是心灵的相约。想想看,你和爱人的结合,该是人间多么大的奇迹!即使不能白头偕老,你也不能否认你们之间的缘分,因为爱人在你的一生中曾经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激情与欢乐。

俗话说:“朋友是财富。”朋友给你提供了交流沟通的机会,使你在人生的旅途中充满快乐和温馨。成功的时候,他会给你以喝彩;失败的时候,他会给你以安慰。只有经常感念朋友之恩,朋友之情才会天长地久。

感念朋友之恩,人之常情,天经地义;感念对手之恩,则是另一种胸襟和情怀。是你的对手磨练了你的意志,锻炼了你的才干,增长了你的'智慧。就像篮球被击打才能奋起一样,对手可以使你增强斗志。对手为了战胜你,有时不和你短兵相接,而是采用诋毁的手段。为什么诋毁你呢?要么你确实有缺点,他的诋毁能刺激你自我警醒,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也会使你提高警觉,少犯错误。你想,这该是多么好的事情啊!

能否感恩社会,是衡量和检验一个人心胸是否健康的标准。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以及施展才华的平台,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仔细地想一想,我们生活一切所需的物品,都是由许多我们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提供的,我们的生活是由千千万万的人在为你提供服务,离开了他们,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难道不应当对他们存有感恩之情吗?

大自然,更是人类应当怀着虔诚的态度去感恩的对象。大自然像一个魔术师,它把人类想到和没有想到的一切无私的奉献给人们,作为人类,难道我们还不感到幸福吗?

感恩生活吧,幸福将像影子一样伴随左右。

关于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精选篇13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自6月17日发射以来,“出差三人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在轨生活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他们身体状况怎么样?如何确保身体健康?太空生活又有哪些新鲜事?这不,最新一季的“太空生活”剧透来了,看似普通的每一件小事,可都不简单!

“自助式”体检和常规锻炼确保航天员身体健康

关灯睡觉?“摸黑”只为眼底检查

许多全身性疾病往往发生眼底病变,如高血压、肾脏病、糖尿病、某些血液病等,眼底检查宜在暗室中进行。

在太空中,眼底检查作为航天员医监医保工作的重要项目,有利于对航天员身体状况进行实时跟踪。特别是航天员已经在太空中生活了一个多月,可能会出现一些空间病症状,“体检”就成为了更加重要的工作。

随后,汤洪波为聂海胜也进行了眼底检查,从三人交流的表情来看,他们的身体状况应该是令人满意的。

热水泡脚?其实是在做骨密度测试

航天员在轨生活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名为“骨丢失”的空间病理现象。随着在失重环境下生活得越久,航天员的骨密度也会逐渐下降。如果不加以综合干预,甚至可能有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对抗“骨丢失”,是空间站建设期间航天员和地面科技工作者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骨密度测试需要将脚伸进测试机中进行检测。检查完后,聂海胜用纸巾擦拭脚部,好像是刚洗完脚,颇像我们平时睡前的准备工作。

关于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事迹精选篇14

6月17日上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升空过程中,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在舱内状态良好,同时亮点频出,让人印象深刻。

三名航天员中,航天员聂海胜参加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刘伯明参加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汤洪波则是首次飞行。

舱内画面显示,聂海胜与刘伯明两位“老司机”的情绪冷静淡定,而汤洪波则看起来略显激动。

比如,汤洪波在失重状态下,一会瞄向窗外,还开心玩起了笔。

画面中,他把笔往上一挥(抛),笔向上翻了一个弧线,汤洪波则继续翻工作手册,也不理会笔飘回来没。旁边两位宇航员则是一副淡定的模样。

没过多久,这支笔又飘到了镜头面前,汤洪波顺势一接,又玩了一轮。

不少网友被航天员的可爱“小动作”逗乐了,“汤洪波,全国人民都看到你瞄窗外和玩笔了”“第一次上天都这么可爱吗”“到底是年轻人啊…”

20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