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23张连钢事迹

| 思恩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迹材料了吧,既然这样,那么感动中国2023张连钢事迹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感动中国2023张连钢事迹,供大家参考!

感动中国2023张连钢事迹

感动中国2023张连钢事迹(精选篇1)

1983年,张连钢从武汉水运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前身)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分配到了当时的青岛港安技处。工作没多久,中国港口的落后面貌就深深刺痛了他:彼时的青岛港,没有专用的集装箱码头,也没有桥吊等专业机械,只能利用外国货船上自带的起重机实施吊装。进港不到十个月,这个23岁的年轻人主动放弃了人人羡慕的机关岗位,报名参加了青岛港第一个集装箱泊位——52泊位的建设,从此便与集装箱码头结下不解之缘。

他清晰记得,1986年他还是一名电气技术员时,桥吊发生故障,码头被迫停工。只有重新调试电控系统,当时国内没有人能修。只好去请欧洲供应商的工程师。那个外国工程师在码头上干了12天,拿走了43200元,这笔钱在当时是30多位码头工人一年的工资!然而等张连钢试图和他询问技术问题时,对方把记录调试参数的小本子藏进了上衣口袋,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张连钢。他暗自发誓:总有一天,我要用实力把这件事给扳回来!

感动中国2023张连钢事迹(精选篇2)

由于工作压力太大,张连钢的身体又出现了状况,前胸到腿上全是紫癜。医生诊断,这是由于他患肺癌做过肺部切除手术,并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低下造成的,医生叮嘱他要好好休息保重身体。从医院出来后,他从药店买了些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带在身上,又赶回建设现场继续工作。

就这样,张连钢始终秉承着“拼命干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的信念,带领团队实现了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破壁,让诸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码头建成后也没有松懈,在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同时,带领兄弟港口一起创新。

今年10月份,张连钢带领团队与日照港的工友一起攻坚,又创造出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把传统码头改造升级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为全球港口提供低成本、短周期、智慧绿色发展的“中国样本”。

感动中国2023张连钢事迹(精选篇3)

2017年5月11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开港运营,首船作业桥吊单机效率达到26.1自然箱/小时,创下世界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商业运营首船作业最高效率,震惊全球港航界。

“该团队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团结协作、集智攻关……建成了一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成为工业互联网在港口场景中应用的成功案例,提供了智慧港口建设运营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2020年12月30日,中宣部授予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荣誉称号。

获得“时代楷模”称号、当选党的代表,张连钢表示,这些对他来说既是荣誉也是激励。但成绩只属于过去,他告诫自己,要有归零心态,要面向未来不断创新,始终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让中国港口的智慧化建设不断突破性前行。

感动中国2023张连钢事迹(精选篇4)

在交流会上,张连钢分享了在建设自动化码头的过程中他和团队的经历。“印象最深刻的是指挥码头设备高效运转的ECS设备控制系统的研发过程,为了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彻底摆脱国外行业巨头掣肘,我们放弃与国外厂家合作,同国内企业联合开发系统,一切从零开始,过程异常艰辛。仅编写测试案例就多达5000多个,测试过程达10万多次,每天忙到深夜已经司空见惯,甚至连去食堂吃饭,很多人都觉得是浪费时间,自己带饭盒,用微波炉热热就对付了。当时,大家就一个信念,发扬山东港口人“拼命+创新”的精神,抱着“为中国人争口气”的初心和使命,一路迎难而上、艰难探索,最终啃下ECS设备控制系统研发的这块“硬骨头”。”

其实,这样的故事,在码头建设过程中还有很多,仅用了3年半就完成了国外常规8到10年的自动化码头建设周期,实现了一期码头运营投产;又用1年半的时间,就建成了全球首个“氢+5G”智慧绿色的自动化码头,并连续7次打破装卸作业世界纪录,让“中国速度”、“中国效率”成为全球自动化码头的标杆。

感动中国2023张连钢事迹(精选篇5)

张连钢大学毕业38年来,一直从事集装箱码头管理工作。

他扎根港口一线,刻苦钻研技术,但作为全球港口大国的中国在全自动甚至半自动化码头领域却是一片空白,让他难以释怀。为了学习先进技术,他曾到国外港口学习考察,但对方不准下车、拍照,也不透露任何技术数据和相关信息,取不到任何“真经”,这样的经历,让他立志要改变中国港口技术落后的状况。2013年,青岛港开始建设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既懂集装箱技术和自动化控制,又懂生产业务的张连钢成为上级的不二人选。

征求他本人意见时,53岁的张连钢全然不顾刚刚做过肺癌手术的身体,全然不顾“只有30%的患者有5年以上生存率”的提示,抱着“为中国人争口气”的初心,拉起20多名技术骨干组建项目组,毅然决然地扛起振兴中国港口的历史重担。

感动中国2023张连钢事迹(精选篇6)

张连钢凭借自己的专业学识、刻苦钻研,1985年,张连钢参与了“六五”国家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国内第一台采用全可控硅直流调速集装箱桥吊的安装、调试工作;上世纪90年代,他参与开发“青岛港前湾三期智能生产控制系统”;2006年,他主持完成大型轮胎式起重机移动供电技术创新,实现了轮胎吊“油改电”技术突破并在全国港口推广,赢得业界同行的高度评价,在港口发展大潮中,成为港口科技领域踏浪前行的弄潮儿。

三十年后,当张连钢作为自动化码头项目负责人与四大联盟谈合作时,再次遇到了当年那家公司。这次,对方态度依旧。不承诺工期、不开放系统。“这就意味着我们还要像当年完全不可控,从而因为这一个原因导致项目建设无法组织实施,干到哪算哪!每当遇到问题,我们还得央求着别人飞来为我们调试,费用昂贵。”

这与30多年有什么两样?但是,这次与30年前又不一样了!这次张连钢决定要“扳回来”!因为他认为我们国家的技术进步和自己团队的积累已经具备了挑战权威的实力。

感动中国2023张连钢事迹(精选篇7)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扎根港口研发生产一线38年,从一名维修技术人员成长为港口技术领域专家,张连钢的经历不可谓不励志。面对国外核心技术的封锁,他立志改变中国港口技术落后面貌,建设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码头。

多年来,在这个执著信念的激励下,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构建了一整套全新技术标准,建成了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座全自动化、5G智慧码头,成为工业互联网在港口场景中应用的成功案例,他也被誉为中国智慧港口的“推门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作为青年干部,我们当以张连钢为标杆,奋勇接过时代大旗,树立鲲鹏之志,厚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远大情怀,始终将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荣耀辉煌紧密相连,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志在国家强,坚定不移投身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奋斗。

感动中国2023张连钢事迹(精选篇8)

张连钢,现任山东省港口集团高级别专家,是“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的带头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

怀揣着科技报国的初心和梦想,1983年,他大学毕业来到山东港口青岛港,在码头一线扎下了根,先后从事过技术员、集装箱码头生产管理、港口设备技术研究创新等工作,长期攻关港口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无人化和智能化领域。2013年,组织上选派他担当“连钢创新团队”带头人,建设中国人自己的自动化码头。

在建设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重要指示精神引领下,张连钢和团队成员从一张白纸起步,自主创新、自主攻关、攻坚破壁,在自动化码头总平面布局、业务流程、生产调度、装卸工艺以及集成建设等自动化码头各方面取得5项突破、10大创新成果重大进展,实现了人、数据、机器有机连接和高效运营,打破了国外垄断,建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对外输出,在全球自动化码头竞争浪潮中,抢占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一席之地。

感动中国2023张连钢事迹(精选篇9)

张连钢长期从事港口设备技术和生产工艺方面的创新研究与技术攻关。他带领团队成员通过自主研发、艰苦探索,连续攻克了一系列世界性的技术难题,建立了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020年12月30日,中宣部授予“连钢创新团队”“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013年,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立项时,诞生于欧洲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已经运营20年,而亚洲却没有一座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张连钢的带领下,“连钢创新团队”仅用3年半的时间走完了国外常规8到10年的路程,建成了世界一流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不仅实现当年投产、当年达产、当年盈利,还创出了多个全球首创技术,攻克了一批世界级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在自动化码头建设运营领域实现了从跟跑欧美到领跑世界的嬗变,书写了港口发展的传奇,为全球智慧港口的建设运营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报告会上,张连钢聚焦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实践与创新,从自动化码头的基本情况、主要创新成果、发展展望以及工程建设的心得体会四个方面介绍了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核心技术突破。

感动中国2023张连钢事迹(精选篇10)

有两件事情,深深刺痛了张连钢。一是,2013年,全球排名前十的集装箱码头里,7个在中国;但是代表科技最前沿的自动化码头,中国却没有一个。第二件事,为了学习自动化码头先进技术,张连钢曾带领团队到国外港口学习考察,但对方却不准他们下车拍照,也不透露任何技术数据和相关信息。

从那时起,张连钢下定决心要建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码头!

没有可以借鉴的资料、方案和模型,就自己攻关。一个闸口布局方案,前后设计40多稿;一个自动化流程测试案例,编写7000多个、测试10万多次;一个码头布局,反复比较9种方案,16种派生形式,以及8个要素……仅一期工程,累计召开了3000多个技术分析会;形成了几十万字的分析报告。

2019年11月28日,全球首个“氢+5G”智慧绿色自动化码头在张连钢和团队的引领下建成投产,标志着自动化码头关键核心技术牢牢地掌握在了中国人自己的手中。

感动中国2023张连钢事迹(精选篇11)

在接手自动化码头项目前,张连钢还在与肺癌拼命抗争着,尚处于术后康复期。但为完成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这一梦想,在青岛港2013年决定启动全自动化码头建设时,他毅然决定勇挑重担。

张连钢常放在嘴边一句话:“拼命都不一定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从方案开始设计的那天起,张连钢办公室的灯就没在晚上十点前熄灭过,通宵达旦更是家常便饭。张连钢为了心中的梦想,拖着病躯和项目组成员一起拼命努力,带领着这个平均年龄34岁的团队,在没有经验、没有资料、没有外援的“三无”状况下,踏上了自主创新的艰辛探索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成功还得依靠我们自己!”

从方案开始设计起,核心团队25位成员办公室的灯就没有在晚上10点前熄过,通宵达旦是常事。白天奔走在土建、供电、设备施工现场,晚上在临时搭建的简易集装箱房中攻关科研。随着项目的推进,一个个巨大难题接踵而来……巨大的压力向连钢的身体发出了警报,他身上长满红斑,前胸到腿上全是紫癫。医生诊断这是疲劳所致的免疫力低下所致,嘱咐好好休息。连钢只是拿了点药物就又赶回了码头。因为大家都在等着。队员们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全部变成了工作日,没有节假日、星期天,下半夜讨论工作是常事。

感动中国2023张连钢事迹(精选篇12)

自动化码头是集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庞大系统工程,但自动化码头的结构是什么样、该怎么建,项目组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见过,更何况要在一条蜿蜒的海滩和一个待回填的水湾上建起这么庞大的系统工程,困难可想而知。在外界一片质疑声中,在无资料、无经验、无外援的情况下,张连钢带领团队义无反顾地向“建设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发起冲锋,走上了自主攻关、自主创新的新路子。他在动员会上庄重承诺:依靠自主创新,建设中国人自己的自动化码头!

“拼命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码头开工后,张连钢把“多休息、不能劳累”的医嘱抛之脑后,一个人挑起码头的规划设计、建设集成和商业运营的重担,昼夜奋战在码头建设现场,白天奔走在土建、供电、业务、设备、信息系统等施工部位查看进度、解决问题,晚上守在临时搭建的集装箱简易房里攻关科研项目。随着建设推进,一个个巨大难题也接踵而来,码头怎么布局,流程怎么设计,系统怎么构建……在巨大的压力下,他的身体又发出了警报。身上长满红斑,前胸到腿上全都是紫癜。医生诊断是疲劳导致的免疫力低下,叮嘱他要好好休息,保重身体。

“拼命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创新往往是九死一生!”为了鼓舞团队斗志。张连钢常常用这些话鼓励大家,也鼓励自己。从医院出来后,他仅仅是从药店买了些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带在身上,又赶回码头建设现场。

感动中国2023张连钢事迹(精选篇13)

2013年,青岛港决定筹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当时,张连钢正处在肺癌术后康复期,但他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毅然接过重担。面对“无经验、无资料、无外援”的“三无”困境,张连钢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带领团队搬进临时搭建的集装箱简易房里,迅速展开科研攻关。期间,关键技术“自动导引车控制系统”经过数月攻坚都未能达标,成为“卡脖子”难题。面对困难,张连钢激励团队:“不能退缩、坚决拿下,否则我第一个跳海!”经过不懈努力,他们成功攻克难关,实现了从无到有,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智慧”。

新时代的青年干部,就应发扬这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攻坚精神,在工作中主动挑“最重的担子”、接“最烫的山芋”、啃“最硬的骨头”,始终不信邪、不畏难,敢于“撞南墙”“闯虎穴”,不断在敢想敢为、敢闯敢拼中磨砺意志、增强本领。

感动中国2023张连钢事迹(精选篇14)

自动化码头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系统性和细节性。系统性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细节性就是细节决定成败。规划建设过程中,张连钢召开了3000多场技术研讨会,形成了几十万字的分析报告,仅仅出入集装箱卡车的闸口布局,前前后后就设计了40多稿,流程测试案例编写了7000多个,测试达十万多次。

15个月后,码头详细设计完成。合资方请来的外国专家地审核方案时大为震惊,他们不相信这个方案出自中国团队之手!这个方案在国外要聘请十几家专业公司至少3年才能完成。外方股东聘请的自动化码头建设专家帕特里克评价:“这是最符合自动化码头发展方向的规划方案。”

感动中国2023张连钢事迹(精选篇15)

以往,全球自动化码头有个尴尬之处,投入成本高,自动化程度高,但效率未必比人工高。自动化码头,有的成了“概念码头”。

张连钢要破题,“别说码头有多先进,效率上不来,一切都是空谈。效率才是检验自动化码头的核心指标。”

张连钢的目标是,让自动化码头装载效率超过人工,让远洋邮轮主动来自动化码头装卸货物。

一期投产当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以平均26.1自然箱/小时,首次刷新了世界纪录。

张连钢并不满足,“我们有优势,有机协同整体破题。”无论在规划设计、生产工艺流程、设备组织与管理上,还是在与上下游产业合作上,张连钢都提前谋划。自动化码头二期工程,主动与上下游行业领军企业合作,联合攻关,共同打造智慧港口建设的产业链。建成投产了全球首个“氢+5G”智慧绿色自动化码头,首创了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机器视觉+自动化技术”“智慧监管系统”等多项科技创新成果。

二期投产后,截至目前,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以平均60.18自然箱/小时,第九次刷新世界纪录。平均装卸效率比国外自动化码头高50%。

204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