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

| 徐球

“感动中国”人物身上凝聚着时代精神,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年度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8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2023年度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

2023年度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篇1】

俞鸿儒(1928年6月15日出生),祖籍江西广丰,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气体动力学家,长期致力于激波与激波管的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探索利用激波产生高温高压气源来建造费用低廉的高超声速风洞,发明了氢氧爆轰驱动新方法。

作为郭永怀回国后第一批弟子中的一员,俞鸿儒“习得”了一项“技能”——花小钱办大事。在科研生涯中,俞鸿儒一直坚持这种作风。他是一位一生只做一件事情的院士,把全身心都献给了“激波管”研究,践行了当初大学毕业时许下的承诺。

2023年度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篇2】

1953年,俞鸿儒在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毕业时的“决心书”中写道:“亲爱的母校:我衷心感谢您4年来的哺育,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候,我向您保证:坚决服从祖国分配,用您教育的科学技术知识,终身不懈地建设伟大的祖国。请您相信:我将用自己的劳动维护您的荣誉并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这封“决心书”表达了俞鸿儒为祖国奉献终身的决定,而这60年来,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承诺。

在国内首先开展激波管研究,建成高性能激波风洞和配套的瞬态测量系统。提出方案并参与实现对激波管流动和有关瞬态测量的关键难点的突破。开创了在航天器研制中广泛应用激波风洞的实践,为中国高超声速流实验开创出一条节省资金的独具特色的新途径,并促进了国内激波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利用普通激波管产生完整0波的构思,已成功地用于冲击伤试验装置中。

2023年度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篇3】

1958年,在郭永怀的鼓励与支持下,俞鸿儒提出研究氢氧燃烧驱动激波管。起初,由于尚未摸清事故原因,实验过程中多次发生事故,最严重的一次,整个临时搭建的实验室被炸毁。但每次事故后,俞鸿儒不仅未遭责难,反而受到安慰和鼓励。尽管也有非议的声音,但所里的领导们,包括钱学森、郭永怀等无不大力支持,力学所索性一次性地申请了许多水泥和木材,每次实验室炸坏了就立刻重建。最终,俞鸿儒彻底弄清了事故原因并采取了防范措施,他创立的氢氧燃烧驱动方法沿用至今再未发生过严重事故。

“从事科学研究,一定要勇于独立思考,不盲从,不怕犯错。”俞鸿儒说,当年,郭永怀和钱学森大概也是因为看中他的这一点。后来,当俞鸿儒自己培养学生时,他也最喜欢能说出自己的见解、乐于创新的学生。“有个学生,能力很强,什么话都敢说,也不怕得罪领导,我就喜欢这样的学生。”他笑着说。

2023年度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篇4】

已走过二十二载春秋的《感动中国》,再次如约而至,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事迹、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一批批深耕不辍的行业楷模、一位位震烁当今的精神榜样款款走来。

“小我融入大我”“功成不必在我”,他们用砥砺前行的无悔奉献,点燃了大国梦想。时代塑“鸿儒”,面对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的困境,他独辟蹊径,选择了更加省钱却更危险的研究路径,为我国风洞研究“炸”出了一条新路。当荣耀加身之际,俞鸿儒却坚持将自己的名字,写在最后一位,他的智慧与谦逊,点亮了无数新星。洲暖水花美,从惨败到“蝶变”,泳坛名将张雨霏以平均4天一场的强度参加比赛,接连折桂,打破记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游泳的实力和水平。颁奖典礼现场,她说,“有些比赛是为了国家,将国家的责任扛在肩上,只有一个字:做!”他们将自我这“一滴水”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前赴后继汇入了国家事业这“一片海”,于双向奔赴中成就了崇高和伟大。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见贤思齐,校准航向,自觉将个人理想追求贯通于爱国情怀、强国志向之中,以“小我”之肩担起“大我”之责,甘当铺路石,愿做扶人梯,不图“功成在我”,但求“功成有我”,必将用个人的热忱奉献带动全社会的接续奋斗。

2023年度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篇5】

风洞作为地面上的“天空”,飞行器的“摇篮”,见证着我国东风系列导弹、神舟系列飞船等国之重器的诞生与成长。而俞鸿儒院士,就是我国高超声速风洞奠基人,研究风洞技术已有60余年。在国家资金紧张之际,俞鸿儒选择了省钱的研究路径,成功完成试验!在报国家奖项时,作为主要设计者的他却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最后。致敬!

前辈布下的棋子,蛰伏深空的巨龙,做别人不敢做的,做别人做不成的,他独辟蹊径,一往无前,拨开科学的雾,荡去岁月的尘,我们看到一位科学家黄金般的心。

2023年度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篇6】

作为地面上的“天空”,飞行器的“摇篮”,风洞见证着我国东风系列导弹、神舟系列飞船等国之重器的诞生与成长。

JF12高超声速复现风洞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这是用于航空航天等试验的大型科学装置,技术水平在国际上遥遥领先。这一装置所运用的“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技术”的理论奠基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力学家、同济大学杰出校友俞鸿儒。

俞老今年96岁,潜心研究风洞技术已经50年。如今,俞老依然提携后辈,他的智慧与谦逊,也点亮了无数新星。

致敬俞鸿儒院士,他的付出与奉献,将永远照耀在科学的高峰上。

2023年度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篇7】

什么是风洞?风洞被称作“飞行器的摇篮”,它在地面上人为制造“天空”,能够产生可控制气流,模拟飞行器在空中飞行的复杂状态从而发现飞行器的设计缺陷。一件飞行器的成功研制需要经过成百上千次风洞试验。我们耳熟能详的“东风”系列导弹、“神舟”系列飞船等,在虎啸长空、翱翔太空之前都要经过风洞的“淬炼”。“这个做完对国家有用”“国家没有这个是不行的”……俞鸿儒研究风洞技术的初心,简单而纯粹。而领俞鸿儒走上激波管研究这条路的,正是他的研究生导师、时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的郭永怀。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枚洲际导弹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郭永怀预见中国将大力发展航天事业,于是给俞鸿儒制定了研制激波管、发展激波风洞的研究方向。次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立激波管组,年仅30岁的俞鸿儒担任组长。当时,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电力短缺,无法效仿国外风洞的发展路线。如何快速建立起我们自己的风洞技术平台?俞鸿儒没有紧跟当时的国际潮流,而是选择了更加省钱的办法——氢氧燃烧驱动方式。但这种方式容易发生爆炸,危险程度高。

2023年度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篇8】

“有一次把一个房子都炸掉了,爆炸后,郭永怀首先提出表扬。”俞鸿儒回忆道,老师考虑的是房子炸掉了可以再盖,但不弄清楚爆炸原因,就不能更好预防。在老师的鼓励下,在一次次地试错和复盘后,俞鸿儒带领团队终于在风洞研究方面“炸”开了一条新路。俞鸿儒上任当年,团队就研制出了中国第一代激波管;四年后,JF-4直通型激波风洞问世;七年后,他们又成功研制出尺寸和参数均达国际水平的大型激波风洞JF-8,而且造价低廉、无人伤亡。

彼时,中国研制的导弹、火箭、人造卫星等重点型号飞行器陆续进入到攻关阶段,亟需大型风洞的检验。俞鸿儒主抓的JF-8激波风洞的建成恰逢其时,为各种试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科研需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也要有排除万难的坚定。当时,由于氢氧燃烧驱动技术路线容易引起爆炸,在国际上遭到弃用,但俞鸿儒不这么看。“我觉得这条路有希望,我的要求是绝对不能伤人死人,这点能耐要有。”只相信科学,不迷信权威。俞鸿儒一次又一次闯关成功,验证了他的选择。1998年,他领导建成了国际上第一座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JF-10。此后,爆轰驱动成了世界风洞研究的热点。

205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