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光华感动中国事迹材料

| 吴泽

邱光华感动中国事迹材料【篇1】

飞行员是很多人羡慕的职业,作为一名空军飞行员更是多少青少年梦寐以求的夙愿。可是谁又了解,飞行员需要付出多么大的心血和汗水;谁又知道,飞行员那灿烂的光环背后,又包含着几多艰辛与付出!

邱光华先后飞过6种机型,多次执行边防巡逻、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和战友一道开创直升机在海拔5000米以上地区悬停和载重飞行等数十项我军直升机飞行纪录。驾机开辟直升机青藏航线,填补了世界航空史上的一项空白。

1987年5月,为了给“雪域孤岛”墨脱运送物资,他驾驶战鹰穿越海拔4200米的“死亡山谷”多雄拉山口,与一股强气流不期而遇。在他的沉稳操控下,直升机紧急迫降,他身受重伤。伤愈后,他再次踏上墨脱航线。

“5·12”汶川大地震后,他不顾还有几个月就到停飞年龄和家中严重受灾的情况主动请战,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飞赴汶川等重灾区,累计飞行50多小时、63架次,运送物资25.8吨,转移受灾群众两百余人。

5月31日,邱光华机组驾驶92734号机,在两次往汶川草坡乡、耿达乡运送药品、食物之后,下午13时,第三次起飞,执行运送10名医务人员到理县的任务。

在17天的救灾飞行中,他50多次飞翔在家乡的上空,旋翼下的每一处断垣残壁都是那么熟悉。茂县南兴镇,这是个羌族聚居的小镇,就是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家里的两间房子已经倒塌,年近八旬的父母,正住在帐篷里。每一次临空而过,51岁的邱光华都会心潮起伏,更增强了完成任务的紧迫感。

14时20分,邱光华驾机返航。直到这时,飞行十分顺利。在经过汶川时,他与驾驶92750号机的藏族机长多么秀取得联系,双机目视跟进飞行。当飞至汶川银杏乡狭窄山谷时,天气突变,多么秀爬飞到2600米时,与邱光华失去了联系。因高山峡谷局部气象瞬时变化,邱光华机组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不幸失事,光荣牺牲。

邱光华感动中国事迹材料【篇2】

这是邱光华在地震灾区的第63次飞行。

5月31日,邱光华机长驾驶92734号飞机,在两次往汶川草坡乡、耿达乡运送药品、食物之后,下午13时,第三次起飞,执行运送10名医务人员到理县的任务。

在17天的救灾飞行中,他50多次飞翔在家乡的上空,旋翼下的每一处断垣残壁都是那么熟悉。茂县南兴镇,这是个羌族聚居的小镇,就是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家里的两间房子已经倒塌,年近80的父母,正住在帐篷里。每一次临空而过,51岁的邱光华都会心潮起伏,更增强了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已飞行了33年的邱光华,在战友们的记忆里,是一位沉着冷静的人。他多次参加军事演习,安全飞行5800多小时,2次荣立二等功,4次荣立三等功。虽然再过11个月就可以退休了,可他在地震发生后积极请战,最多时一天飞7个多小时。参加抗震救灾以来,他飞行63架次,往灾区运送救灾物资90吨,抢运伤员200多人。

14时20分,邱光华驾机返航。直到这时,飞行十分顺利。在经过汶川时,他与驾驶92750号机的藏族机长多么秀取得联系,双机目视跟进飞行。当飞至汶川银杏乡狭窄山谷时,天气突变,多么秀爬飞到2600米时,与邱光华失去了联系。

6月10日10时55分在执行任务航线附近深山峡谷密林中找到直升机残骸,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邱光华烈士,四川茂县人,羌族。1957年4月出生,1974年4月入伍,1976年6月入党,大专文化,大校军衔。四种气象飞行指挥员、副师职特级飞行员。近些年,多次执行军事演习、卫星回收和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总飞行时间5800多小时。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四次。陆航某团特级飞行员,是1974年周总理挑选的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

仅仅是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他就飞行63架次,和机组人员一起先后向汶川、茂县、理县、卧龙、映秀、耿达、青川、北川、平武、安县共运送救灾物资25.8吨,运送各类救援人员87人,转移受灾群众234名,其中因灾受伤人员54名。

5.12地震发生后, 即将到龄停飞的邱光华主动找到团领导要求到救灾一线去。5天之后,他才得知,自己家中房屋被毁,年近80岁的父母住进了窝棚。从大地震发生当天起,邱光华6次飞赴茂县执行任务,每次都从家乡上空飞过。一次抢运伤员时,机降点距家不足800米,在等待升空的间隙,他仍然没有离机回家。

2008年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邱光华一直随着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在执行救援任务。

2008年5月31日下午,邱光华驾驶一架米-171运输机直升飞机在执行运送第三军医大学防疫专家到理县的任务。返回途中,在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因局部气候变化,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直升飞机于14时56分失事。机上有机组人员5人和因灾受伤转运群众10人及当地民警3人。机组人员5人是邱光华、李月、王怀远、陈琳和二级士官张鹏。

邱光华感动中国事迹材料【篇3】

邱光华,男,中共党员,1957年4月出生,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原77116部队特级飞行员。2008年,被中央军委追记一等功。2009年,被评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邱光华同志是我军第一代少数民族飞行员。他始终以对党忠诚、对人民热爱的高尚情怀,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忠实履行使命任务。他累计飞行5800多小时,多次执行边防巡逻、卫星回收、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数十次赴藏遂行高原多样化军事任务。1987年5月,他驾机向被称为“黑色死亡之谷”的墨脱运送救灾物资时,与一股强气流不期而遇,直升机紧急迫降在海拔4200多米的山口,他身受重伤。伤愈后,他再次踏上墨脱航线。1994年11月,带领机组成员飞赴那曲执行抢险救灾任务,及时将燃料、食品、衣物运送到藏族同胞手中。“5·12”汶川大地震后,他不顾自己还有半年就到停飞年龄,坚持亲自驾机参加一线救援,在19天的救灾行动中带领机组连续执行复杂地理、气象环境条件地区抢运受伤群众和运送救灾物资任务。2008年5月31日,邱光华在执行任务返航途中,因高山峡谷局部气候瞬时变化,飞机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不幸失事,光荣牺牲。

邱光华感动中国事迹材料【篇4】

邱光华是羌族人,1957年出生于四川茂县,1974年入伍,1976年入党,是成都军区陆军航空兵某部副师职特级飞行员、机长,有33年飞行史,飞过6种机型的飞机。

他多次执行军事演习、卫星回收和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总飞行时间5800多小时。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四次。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大地震爆发。

地震发生后,成都军区第一时间投入到了救灾战斗中。由于山体倾塌、碎石滚落,公路毁坏严重,地面救援受到很大阻碍。所以,成都军区派遣陆航直升机编队开赴救援一线。

确定执行任务人员时,领导考虑到邱光华已经51岁,再有几个月就到停飞年龄了,而且他家也在重灾区,没有把他列入救灾的飞行人员名单。

邱光华得知这一消息后,一次次找团领导:“我是老飞行员了,有经验。家里的事压不垮我,何况家乡的地形我最熟悉不过,让我飞的话,还能带带新兵……”

领导经不住软磨硬泡,同意邱光华参加救灾抢险。

5月15日,邱光华驾机飞到青川,执行空运救灾物资任务。

到达目标空域才发现,在满目疮痍的地面上,很难找到一块降落场。有人建议空投,邱光华不同意:“这可是乡亲们的救命粮、救命水,摔坏了怎么办?”

最后,他带领机组成员反复盘旋观察,成功将直升机降落在一个面积不足200平方米、由震后的几块石头组成的平面上。

回来后,有人不解地问邱光华,为什么要赌上生命去较真?

他说:“救民于水火,我们代表着党的形象和军队的荣誉,绝不能有半点马虎。”

就这样,在不具备降落条件、飞机各种参数接近飞行临界值和通信联络不通畅的情况下,邱光华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飞赴汶川、青川、北川、映秀等重灾区,抢救伤员,运送物资。

救灾飞机在川西高原的崇山峻岭间飞行,打开了一条条通向灾区的生命通道。邱光华和他的战友们,被灾区人民称为“希望的神鹰”。

5月31日,邱光华驾驶92734号飞机,往汶川草坡乡、耿达乡运送药品和食物两次。下午13时,他又第三次起飞,执行运送医务人员到理县的任务。

为保持飞机平稳飞行和保证降落安全,飞机一直保持在800米左右的高度。

这是一条从未飞过的航线,而且危机四伏:飞机在山谷中盘旋,四面都是悬崖峭壁,还有密密麻麻的高压电线。但凭着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技术,邱光华顺利完成了任务。

14时20分,他驾机返航。开始,飞行十分顺利。经过汶川时,他还和驾驶92750号机的藏族机长多么秀取得联系,双机目视跟进飞行。

但飞至汶川银杏乡狭窄山谷时,天气突变,多么秀爬飞到2600米时,与邱光华失去了联系。

这是邱光华驾着飞机第64次飞向地震灾区,人们都安静地等待着他一如往常地平安回来。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次邱光华一去便成永别。

11天后,当人们终于在映秀镇一片陡峭的山岩上找到他们时,邱光华和同一机组的李月、王怀远、陈林、张鹏四位勇士,已经化成“丰碑”,永远融入这莽莽青山之中了……

2008年6月14日,邱光华和机组人员的遗体从映秀镇运回成都。为表彰邱光华所在的陆航某团在抗震救灾中做出的突出贡献,时任国家主席的_当天签署通令,追记邱光华一等功,并授予该团“抗震救灾英雄陆航团”荣誉称号。

在邱光华精神的激励下,该团的官兵在天气极限、飞机极限、人员操纵极限的条件下,续写了新的纪录,为整个救援立下了功勋。

2009年,在纪念汶川地震周年前夕,邱光华机组纪念雕像在成都落成。同年9月,邱光华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邱光华感动中国事迹材料【篇5】

陆军第77集团军某陆航旅运输直升机营官兵每次经过营区中的一棵石榴树时,总要心怀敬意、默默注视。

16年前,该旅特级飞行员邱光华亲手种植的这株石榴树苗,如今已长成大树。邱光华为党和人民飞行一生、奉献一生的英雄事迹鼓舞激励着官兵。这些年来,每逢重大任务,官兵们都要在此宣誓动员;每次取得佳绩,官兵们都要在此向英雄报告。

邱光华,羌族,四川茂县人,1974年4月入伍,1976年6月入党,我军第一代少数民族飞行员,历任原成都军区某陆航团飞行员、副大队长、大队长。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军装备某新型运输直升机。新装备列装,邱光华第一个报名,全身心地投入到新机改装训练当中。原定半年改装时间,他只用了3个月,并很快担任了中队长、副大队长、大队长,成为团里的骨干飞行员。此后,驾驶新机型执行了边防巡逻、高原适应性训练、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邱光华老家茂县受灾严重。团党委考虑到他的家人下落不明,况且他本人还有几个月就到停飞年龄,准备安排他执行地面指挥任务。

得知这一消息后,邱光华马上向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

从成都到理县的空中航线,是典型的“两山夹一谷”,被称为“死亡航线”。5月31日下午,邱光华机组奉命运送卫生防疫专家前往理县。

从理县返航约半小时后,邱光华驾驶的“734号”直升机进入映秀镇、草坡乡上空。突然间,大片浓云密雾一下涌了过来,遮蔽了狭窄的空中通道。“不要动,看下航向!”这是邱光华留下的最后声音。接着直升机就从通信信号中消失了,从战友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6月10日10时55分,经过11天的全力搜寻,官兵们在汶川县映秀镇西北7.5公里的3511高地找到了失事的“734号”直升机残骸,邱光华、李月、王怀远、陈林、张鹏5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5位勇士永远地走了,他们把忠诚写在了祖国蓝天,把热血洒在了川西大地。抗震救灾中,邱光华机组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飞赴汶川、映秀、理县等重灾区,累计飞行50多个小时、63架次,运送物资25.8吨,转运受灾群众200多人。

6月14日,中央军委授予某陆航团“抗震救灾英雄陆航团”荣誉称号,给机长邱光华追记一等功。

邱光华感动中国事迹材料【篇6】

有一位英雄,指引了我的青春,虽然已经过去这么多年,我仍然非常怀念他。他就是我的好战友、好兄弟邱光华,一名特级飞行员。

2008年5月13日,汶川大地震发生第二天,邱光华驾机执行任务返回途中,在汶川县映秀镇附近,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驾驶的飞机意外撞山,壮烈牺牲。他的尸骨是民兵登上陡峭的山坡用背篓背回来的。而就在邱光华牺牲的前四天,我们还在一起相聚畅谈,可转眼活生生的人就没了……

2006年,我与邱光华曾共同飞越危险的川藏线,营救川藏线一名受伤战士,其间,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邱光华是一位有着34年驾龄的特级飞行员,飞行技术是所在飞行团最过硬的。他常常说:“部队培养了我30多年,对我来说,这差不多都算是一辈子了。我来自深山里的农民家庭,要不是党和部队培养了我,哪有我老邱的今天?我早就想好了,就打算在部队干上一辈子!”

邱光华这种朴实、踏实、扎实的军人作风始终鼓舞着我,特别是他那颗对党和军队的感恩之心。我也是党和军队培养长大的,和邱光华有着共同的感恩之心,这次别离更加坚定了我要像他一样为部队干一辈子的决心。

在参与汶川大地震伤员抢救时,我总感觉心里有团火要迸发出来,没日没夜地扑在抢救伤员上。至今仍印象深刻的是,我们救出了一位被深埋地下、脑内出血深度昏迷达196小时且水米未进的伤者,通过手术将他救活,并经过第二次开颅手术完全恢复了健康。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想完成邱光华未竟的事业,这也是对好兄弟的一种告慰吧。

此后的人生路上,邱光华的身影时时出现在我的脑海,让我提醒自己要秉持感恩之心。也正因为如此,我才得以在人生路上持之以恒,不断前行,以不负父母的抚养、恩师的教导、朋友的支持、党和部队的教育培养。

杏林行走几十载,我把每名病患都当成我的老师,常常自省是否让每一个经过我诊治的病人都感到了温暖,是否做到了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从医匠到医者,从医者到仁医,从仁医到大医,之间区别判若云泥。跨越其间的鸿沟,需要深刻且艰难的努力,是感恩之心支撑着我。几十年间,我为6000多名患者完成高危手术,领导一个优秀的团队并培养了一批在军内外已成为骨干的学生。正因为有了感恩之心,我对待伤员、患者就有了谦卑之心,对学问、对他人、对组织始终热情热忱,不遗余力地奉献。

当向社会奉献自己的时候,社会也给予了我很大的褒奖:2020年8月19日,我非常荣幸地获得中国医生最高奖项“中国医师奖”。

我深知,无论再多的荣誉、奖励都不能换回好战友、好兄弟邱光华的生命。告慰他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地活着,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奉献更多的才智,挽救更多的生命,维护更多人的健康。

正值“5·12”汶川地震14周年。14年了,我总觉着好战友、好兄弟邱光华始终在我身旁,从未离去。让我们一起缅怀邱光华,缅怀那些为这场巨大灾难而献出生命的人们。

43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