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模范人物事迹7篇

| 吴泽

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精选篇1)

吴斌,男,汉族,1965年3月生,生前系浙江省杭州长运运输集团公司驾驶员。

短短76秒,吴斌突遭重创时临危不乱,强忍剧痛将车停稳,以极大毅力完成了一整套安全规范的操作,用生命践行了“一切为了顾客”、“诚信、爱岗、敬业”和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观,他被人们誉为“最美司机”。

2015年5月29日中午,吴斌驾驶着载有乘客的大客车行驶于沪宜高速上,被迎面飞来的制动毂残片砸碎前窗玻璃后刺入腹部致肝脏破裂,但他仍强忍疼痛将车停稳,并提醒车内24名乘客安全疏散及报警,后吴斌被送往解放军无锡101医院抢救。2015年6月1日凌晨3点45分,吴斌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离世,年仅48岁。

76秒,面对突发事件,吴斌沉着冷静,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准确完成一整套安全规范的操作。这些背后,离不开他过硬的驾驶技术,离不开他十年积淀的高超职业技能,更离不开他崇高的职业道德。正是平时积淀的过硬操作技能,保证了他在遭受重创的关键时刻,能够及时、有效、规范的处置,保障了24名乘客的生命安全。“他出事时,不管是坐姿,还是停车措施,都是完美无瑕的。”事后,通过反复查看监控录像,吴斌生前的同事们一致认为。

平时,吴斌立足平凡岗位,兢兢业业,十年如一日的坚守铸就了瞬间的伟大。吴斌自2015年进入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担任班车驾驶员起,就视手中的方向盘为生命线。从业十年来,他安全行驶100多万公里,没有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没有一次违章记录,没有一起旅客投诉。2015年春运期间,杭州遭遇连日大雪冰冻天气,出行非常困难,成千上万的旅客都在等着回家,吴斌第一个报名参加抗雪救灾。艰难的道路,他第一个出发,与同事们一起抢在春节之前把旅客平安送回家。吴斌在车内一直放着一本安全手册,得空时,他会拿出来翻看。他认为,只有对车子有了相当的了解,面对各种情况,才能从容应对。虽然从业多年,但他始终把自己当作新手,坚持规范操作一丝不苟,将“安全第一”、“旅客生命财产第一”时刻放在心里。

吴斌生活节俭,在同事眼里,他除了买过几件喜欢的运动服,平时穿的都是工作服。但他却很大方,当春风行动、512汶川地震捐款时,他捐得比别人都多。

吴斌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杭州市道德模范。中央文明委授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精选篇2)

许张氏,女,汉族,1916年4月生,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西关社区居民。

她没有坚实的臂膀,却四十年如一日为瘫痪儿子延续生命;她家庭贫困,却回绝了10万元的爱心捐款。许张氏,一位连名字都没有的97岁老人,用自己的坚持和无私书写着人世间最伟大的母爱。

因为生在旧社会,17岁时嫁给了同村的许奎元,人们就叫她许张氏。40年前,小儿子许全意不幸患上精神病,连家人都不认识,全家倾其所有为其治病,使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从那时起,许张氏就衣不解带地照顾儿子。1990年,老伴去世,年过七旬的许张氏只能独自担起照顾儿子的重任。1994年,许全意病情恶化完全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此时,许张氏的其他子女都各有家庭,生活都不宽裕。体恤儿女的许张氏硬是咬着牙自己坚持照顾许全意,喂饭、喂药、洗澡、端便盆等都是许张氏自己动手去做。有时许张氏累得不想动,但是一想到儿子没吃上口热饭,心里就难受起来。每一天晚上,老人都要起身好几次,看看儿子冷不冷、热不热,有没有尿床。儿子的头发、胡子都是她亲手修剪。老人如今已是白发苍苍,腰背累得深深地弯了下去。病床上的许全意虽然瘦弱,但身上干干净净,没有一点褥疮,双眼有神。虽然不能言语,但会用眼神与母亲交流,完全没有久病之人的那种木讷。

“二哥是我母亲的全部,她也不愿意拖累我们,我们想搭把手都不允许,更别说把二哥接到家里照顾了。”女儿许长荣说。许张氏说:“为了孩子,我要好好活着,活着一天就要照顾孩子一天。”也以前有人提议出资帮忙许奶奶的小儿子住进福利院,减轻老人的负担,让她安享晚年,但被许张氏一口回绝了。老人认为福利院的护理人员虽然不错,但自己在家里亲自照顾儿子就应更好些,她不愿意儿子受任何委屈。“我活一天,就带着他一天。”老人眼神格外坚毅。

虽然家境贫困,许张氏却有自己的原则,好心人送来的钱物一概不要。上海的一家企业老总在微博上看到许张氏的故事后,派安徽分公司的工作人员送来10万元爱心捐款,但老人婉拒了。当地民政部门为老人和她的小儿子分别办理了低保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这让许奶奶每当和人聊天时,总是不忘念叨几句感谢的话:“给政府添负担了,共产党好啊!”

许张氏荣获第三届安徽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精选篇3)

孔凡成,男,汉族,1954年5月生,中共党员,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隧道公司四川锦屏二级水电站项目经理。

作为一位资深隧道工程施工专家,孔凡成40年如一日奋战在施工生产第一线,先后参与16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他带领的团队攻克高埋深、高地应力、高压涌水和高水头等世界级隧道施工难题,为我国超长隧洞建设和国家水电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2015年6月,孔凡成临危受命,接手遭遇大塌方的四川锦屏电站交通公路牦牛山隧道工程。从签下“军令状”那一刻起,他就冒着塌方、岩爆和大涌水等各种危险,整天泡在隧道里,摸索治理大塌方的最佳方案,一天三顿饭也在隧道里吃,实在太累了就在车上睡会儿。在他的带动下,项目部奇迹般地创造了月开挖288米的记录,提前17天完成合同。

在业主心目中,孔凡成是不可替代的“金牌项目经理”和专家型人才。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是水电站的核心控制工程,具有“埋深大,地应力高,岩爆强,涌水多”等特点。施工现场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滔滔江水,在这样的环境下采用TBM挖掘机作业被美国专家认为是不可能的,但孔凡成和他的攻关小组经反复论证,硬是在大山里开凿出一个组装洞,经过149天的安装调试,TBM挖掘机成功掘进。美国监理竖起大拇指说:“中国人,真了不起!”8年来,孔凡成率领团队,在锦屏水电站中标工程14项,中标额从最初的1700多万元增加到30多亿元。他屡创纪录,为企业和个人树起了金字招牌。同事说:“有他在,多难的隧道都能成。”业主单位领导说:“这里没有他,我们不放心。”

2015年1月20日,孔凡成老伴被查出患上了癌症。他强忍泪水对老伴说,他现在还不能赶回来,因为工地上千头万绪,他不能摞下摊子不管。2015年,他母亲病重的时候,他正组织大会战,等他忙完工作赶回家时,母亲已经离开人世,他连最后一面都没见上。他兄弟姐妹8人,多年在外四处打工,没有一人从他那得到过任何好处。

孔凡成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天津市廉政勤政优秀党员干部”。

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精选篇4)

刘习明,男,汉族,1959年4月生,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长沙生殖医学医院院长。

38年初心不改,专注不孕症的研究和治疗,为近3万个不孕症家庭实现生儿育女梦想;承诺“不让患者多花一分冤枉钱”,26年来减免患者治疗费用1000余万元,为践行“医者仁心”写下最美注解。

践行初心与诺言,全力攻克不孕不育难题。刘习明在行医过程中,常接触到不孕症患者。1983年,刘习明立下诺言:攻克不孕不育难题,哪怕耗上一生的时间。刘习明遍访全国知名老中医,广读中医典籍,刻苦钻研医术。1995年,刘习明拿出全部积蓄创办了长沙不孕不育专科医院。2008年该院获批试运行夫精人工授精技术。2013年获批正式运行试管婴儿技术。目前医院已形成中医中药、康复理疗、西医手术、宫(腹)腔镜微创手术、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的不孕症治疗体系。

刘习明承诺,“不让患者多花一分冤枉钱”。他严格规范医疗项目收费,“因病制宜”制定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对经检查确诊无法治愈的患者耐心劝导,不做无谓的治疗。他身体力行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廉洁行医,拒收红包、礼品。他为特困家庭患者减免医疗费,甚至补贴回家路费。26年来,刘习明为4000多名患者减免治疗费达1000余万元。

刘习明常年组织医疗队深入贫困、偏远地区免费送医送药;他在湖南师范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吉首大学、南华大学等大学设立“刘习明奖学金”,目前累计奖励学生460人次、教师52名,奖金合计115.4万元;他为武陵山区等省内90所曾是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累计捐款1850余万元。

刘习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精选篇5)

沈星,男,1981年6月出生,生前系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营职参谋、上尉军衔,第四届山东省道德模范。

2012年5月11日,沈星请假回山东青州,为准备毕业论文收集相关材料。2012年5月13日10时许,青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生王鸿昊在青州市南阳河不慎落水。途经此地的沈星听到呼救声后,奋不顾身立即跳入水中实施营救。他一次次将王鸿昊推向岸边,由于水流湍急、河堤坡陡湿滑,王鸿昊一次次从河堤滑下来,经过沈星数次奋力推举,在闻讯赶来的一名妇女和中年男子协助下,终将落水学生营救上岸,但沈星因体力透支沉入水中。在军地共同搜救下,沈星被救捞上岸,但因溺水时间过长,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当沈星被打捞上岸时,在场的人们都惊呆了,他仍然举着双手保持着向上托举的姿势。他用生命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庄严承诺。

沈星同志是一个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挂在他宿舍台灯上的小卡片,写着这样一段话:“共产党员的称号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感召,蕴含着把优秀的人、高尚的人引领凝聚到一起的无穷力量!”。沈星同志是一个奋发有为、恪尽职守的人。每次岗位调整都能很快进入角色、胜任本职。先后参与编写了6项教学规范和教材,2套教材分获二炮一、二等奖,发表多篇教学理论研究文章。沈星同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根植头脑、融入血脉。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就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经常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洗衣服挑水打扫屋子。沈星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曾组织策划同学“保卫母亲黄河”活动,自行车骑行1000多公里,力所能及开展社会调查和宣传活动。

沈星的英雄壮举,感动了古城青州,感动了齐鲁三秦,感动了神州大地。驻地数万群众自发到英雄牺牲的地方点亮烛光、敬献花圈、谱写诗歌,通过各种方式沉痛哀悼英雄、追忆英雄。追悼会那天,200多家党政、企事业单位敬献花圈,近10万群众自发沿途送别。

英雄逝去,精神长存。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等10多家主流媒体深入报道沈星事迹,新闻联播节目以3分钟时长在提要和头条中播出,网络点击量超1000万,跟帖评论达10余万人次。2013年3月,沈星的英雄事迹被西安电影集团拍摄成专题片《一道星光化彩虹》并进入院线公映,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教材。

为弘扬英雄壮举,二炮党委和山东省潍坊市委分别作出向他学习的决定。沈星先后被军队系统追授“第二炮兵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模范”、“热爱人民好军官”荣誉称号;山东省、陕西省分别追授他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见义勇为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团中央追授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精选篇6)

刁娜,女,25岁,山东省烟台市南山国际旅行社龙口分社业务部副经理。2011年“山东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第四届山东省道德模范。

2011年10月23日傍晚5点多,天色阴暗,空中飘着小雨。刁娜和爱人下班开车回家途中,突然发现前方路中有一个模糊的东西,像是一个人。车子小心绕过时,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刁娜才看清是一名女子倒在地上,满身是血。此时正是下班高峰期,车流如梭。“天这么暗,她会不会被车轧到?”刁娜脑中闪过一丝担心。“停车!”夫妻俩几乎同时作出决定,将车倒了回去,二人下车仔细查看女子受伤情况。因为不懂急救知识,不敢轻易移动伤者,两人就站在受伤女子前方,迎着驶来的车辆,用自己的身体为她筑起一道防护墙。他们不停地打手势、喊话,指挥过往车辆绕行,并迅速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120还没有来,天却彻底黑了,过往的汽车都开启了车灯。为了给过往车辆更明显的提醒,刁娜的爱人回到车里拿警示牌,刁娜一人站在雨中指挥过往的车辆。这时,一辆轿车径直冲了过来。虽然在司机看清刁娜的一瞬间,猛打了一把方向盘,但还是晚了一步,刁娜被挂倒在地。“当时天已经很黑了,又下着雨,可能司机视线不好,直接就冲这边过来了,因为怕伤者被第二次碾轧,我当时本能得就挡在前面,啥都没想”刁娜后来讲述道。

救护车赶来了,将受伤女子和刁娜一起送往医院。拍片后发现,刁娜右腿严重骨折,需要立即手术。被救女子受伤更为严重,车祸造成她十根肋骨骨折并颅内出血,幸亏发现抢救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做完手术后,刁娜连续发烧好几天,每天都得依靠大量止痛片来缓解术后剧烈的疼痛。但她说对救人这件事,从不后悔。刁娜说,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些温暖,一条腿能换回一条命,值!

刁娜以及家人以为这件事就此过去了,也从不曾想过要对外人提及。3天后,一名当地记者到医院体验生活,在与救护车司机聊天时偶然得知了刁娜救人的事迹,立即进行了报道。随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纷纷跟进报道,刁娜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共鸣,成为“小悦悦”事件导致的“道德寒冬”里一股最为温暖的正能量,广大网友盛赞刁娜“不但人长的美,心灵更美”,并亲切地称她为“最美女孩”。

11月11日,刁娜在出院前做的最后的一件事情,就是坐着轮椅,去看望她救下的王园园,把社会各界捐给她的1万元善款转赠给了王园园。

2011年11月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女孩车流中舍身救人”为题对刁娜的见义勇为进行了报道。12月4日晚,由中央电视台和全国普法办联合举办的“法治的力量——2011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盛典”在北京揭晓,刁娜获得“2011最美中国人”称号。

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精选篇7)

磨难使人坚强,困苦使人坚韧,意志使人执着。苦难是一个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砥砺人前行的力量。面对苦难,我们应该怎么做,从张桂梅校长身上我们应该能够找到答案。她来到华坪之前的苦难,大家应该都是了解的,重要的是,她是如何以顽强的意志力对待苦难、战胜困苦的。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学习张桂梅,就是通过对她苦难经历的了解,从中感悟她身上那种不向一切困难低头,而是战胜苦难,顽强地从苦难中解脱出来的抗击苦难的精神。

人要有胸襟、格局、担当、责任、境界和情怀。人有胸襟才有格局,人有信念才有担当,人有担当才有责任,人有境界才有情怀。大的追求,大的愿望,就会有大的忍耐、大的包容、大的视野、大的格局。站在高处,才能看得远;俯下身来,才能爱苍生。以大视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大。我们从张桂梅老师身上,看到的是大胸襟、大气度、大境界、大格局和大慈悲。没有大慈悲,哪有她悲天悯人的捐助、爬山涉水的家访?没有大格局,哪来的力量用五年的时间集资办学而且要实现“必须让学生全部考上大学,而且要争取考上双一流大学”的高远目标?“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瞰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豪迈!

人贵有一种拼搏精神、职业操守和高尚品德。张桂梅老师身患多病,行走困难,但疾病没有给她击倒,没有阻止她每天早上5点就准时起床,第一个出现在校园里,每天至少3次巡校、查课的脚步;没有摧毁她寒暑假历尽艰辛走访千家万户的信念。她累计到1550多名学生家里进行家访,正是她的家访和资助,让大山里想要辍学的女孩儿重新回到学校读书,从而改写了她们的人生。华坪女高,以它拥有张桂梅这样的校长而骄傲,以它令人叹为观止的高考成绩而名扬神州。在张桂梅校长眼里,看到的不是多年辛苦操劳的成就,而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欣慰,她用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信仰谱写了贫困山区女子教育的华章,实践着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庄严承诺。这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拼搏精神,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奉献精神,更是令人泪目的职业操守和高尚品德。是什么力量支撑一位身体多病的老人对教育事业如此地执着?你感动了、感悟了,答案也就找到了!

张桂梅老师的事迹感动国人,感动中国。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张桂梅老师为榜样,让“张桂梅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动力和工作动力,成为自己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自己前行的脚步和人生的旅程。

43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