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俞鸿儒事迹大全

| 徐球

《感动中国》已经陪伴观众朋友走过二十余载,2024感动中国俞鸿儒事迹大全新鲜出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感动中国俞鸿儒事迹大全6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感动中国俞鸿儒事迹大全

感动中国俞鸿儒事迹大全(精选篇1)

俞鸿儒, 气体动力学家。1928年6月15日生于江西广丰。1953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机械系。1963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速空气动力学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在国内首先开展激波管研究,建成高性能激波风洞和配套的瞬态测量系统。提出方案并参与实现对激波管流动和有关瞬态测量的关键难点的突破。开创了在航天器研制中广泛应用激波风洞的实践,为中国高超声速流实验开创出一条节省资金的独具特色的新途径,并促进了国内激波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利用普通激波管产生完整0波的构思,已成功地用于冲击伤试验装置中。提出并采用爆轰驱动新方法建成爆轰驱动激波风洞,为提高实验气流焓值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致力于将气体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改善和革新与气体流动有关的生产工艺研究。

感动中国俞鸿儒事迹大全(精选篇2)

1956年初,党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俞鸿儒报考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研究生。他报考时导师为钱伟长,报到后改为郭永怀指导。1957年3月报到以前,他在清华大学与力学所合办的工程力学研究班当助教,郭永怀讲授流体力学。郭非常重视实验,带领流体力学助教们到北航拜访陆士嘉先生并参观北航气动实验室。

1958年初,力学所成立激波管组,该组由俞鸿儒和陈致英、范良藻三名研究生以及从北大分配来所的张德华、何永年等五人组成,郭永怀指定俞鸿儒为组长。他和同事们研制出国内第一台激波管,并于当年“八一”节送进中南海向党中央献礼。

在力学所,俞鸿儒得以尽情沐浴在名家大师的春风中。钱学森和郭永怀的办公室在一起,俞鸿儒的办公室曾经在二人对面,因此跟钱学森有接触机会,并跟着二人去拜访前辈。

感动中国俞鸿儒事迹大全(精选篇3)

“国家的科学事业需要我们来做铺路石。”这是导师郭永怀对俞鸿儒的教导,俞鸿儒也像导师一样,成为年轻科学家的引路人。俞鸿儒主导研制的JF-8激波风洞为各种重点型号的飞行器试验发挥了重要作用,曾参加过2019年国庆阅兵的东风-5弹道导弹也曾在这里进行过测试。曾有人问他看到导弹经过天安门广场时内心是什么感受?俞鸿儒淡然一笑说:“我们帮了一点忙,主要工作还是人家做的。”2012年5月,我国建成高超音速复现爆轰驱动激波风洞JF-12,实现了从“模拟”到“复现”的跨越。

这是国际上最大、整体性能最先进的激波风洞,为我国航空航天重大任务研制提供了关键支撑。但在申报国家奖项时,作为JF-12的主要设计者,俞鸿儒却把自己的名字署在了最后。“荣誉对我来说没有用了,年轻人没有这个不好开展工作,他有用,做完有成就、有威信,工作就好做了,等他们老了再交给年轻人。”俞鸿儒说,“这个工作没人接手可不行。”

感动中国俞鸿儒事迹大全(精选篇4)

恩师郭永怀曾语重心长地教导他:“中国曾经落后这么多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追赶上的。你们好好干,干好了也许你们的学生可能有成就,不能让人家这么欺负咱们。”俞鸿儒回忆道,“他不要求我们成名成家,就要求我们做铺路石。”在此后的科研生涯中,俞鸿儒始终将恩师郭永怀的话牢记于心。“(我现在)就按照他的做一点,他是否满意还不好说。”

谈起自己取得的成绩,俞鸿儒总是很谦逊:“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个人,是时代(给予的机会),是很多人共同的努力。”时光斗转,50余年的“风洞之路”饱含故事。如今,耄耋之年的俞鸿儒依旧不忘提携后辈,他用智慧和谦逊,为无数“大国重器”编织“摇篮”,也为更多年轻人的成长铺就星光大道。

感动中国俞鸿儒事迹大全(精选篇5)

著名的气体动力学家。风洞被称为地面上的“天空”、飞行器的“摇篮”。风洞见证了我国东风系列导弹、神舟系列飞船等国之重器的诞生与成长。

中国JF12高超声速复现风洞,技术水平在国际上遥遥领先。这一装置所运用的“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技术”的理论奠基人,就是俞鸿儒院士——中国激波管、激波风洞研究及其应用的开拓者之一。

俞老今年96岁,为国防和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他潜心研究风洞技术已经50年。如今,俞老依然提携后辈,他的智慧与谦逊,也点亮了无数新星,他的付出与奉献,将永远照耀在科学的高峰上。

感动中国俞鸿儒事迹大全(精选篇6)

前辈布下的棋子,蛰伏深空的巨龙,做别人不敢做的,做别人做不成的,他独辟蹊径,一往无前,拨开科学的雾,荡去岁月的尘,我们看到一位科学家黄金般的心。

俞老,太让我们感动了,不用去追什么明星,不要去找什么偶像,其实生活中默默无闻地去做事的科学家,他们不为名利,他们深藏功与名,为了国家安全,他们由青丝变为白发,为国家节省大量资金,太感激俞老及所有的科学家带给我们的和平安定的生活。

远到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郭永怀飞机失事,他和警卫员怀里紧紧抱着的就是国家的机密资料,二人遇难,但机密资料完好无损。

205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