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事迹10篇

| 福萍

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退休干部黄令仪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4月20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公开资料显示,黄令仪,女,出生于1936年,1958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随后进入清华大学半导体专业深造。1960年学成返校,在母校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创办半导体专业和实验室。1962年加入中科院计算所。

从二极管、三极管、大规模集成电路,到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第一枚CPU芯片。黄令仪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微电子行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作为“龙芯”芯片研发团队项目负责人之一,黄令仪被誉为“中国龙芯之母”。2020年1月,黄令仪获中国计算机学会女性科技工作者夏培肃奖。

中国计算机学会给黄令仪的获奖理由是,“黄令仪研究员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在研发一线,参与了从分立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到通用龙芯CPU芯片的研发过程,为我国计算机核心器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此,CCF奖励委员会决定授予黄令仪研究员2019年“CCF夏培肃奖”,以表彰她在计算机核心器件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李国杰曾在《研制龙芯CPU的策略考虑》一文中提到,“龙芯一号做了三次不同的物理设计,设计最成功的是由计算所自己完成的C方案,能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感谢中科院微电子中心的黄令仪研究员,是他把计算所的系统设计人员领进了微电子设计的大门。”

“共青团中央”2022年9月曾刊文介绍,1962年,黄令仪被调到了中科院计算所工作。1965年,为了突破“两弹一星”中的瓶颈,国家开始成立计算机所二部,专攻微型计算机和三极管等项目,这是中国第一个芯片研究团队。在缺资料、缺设备、缺人才、缺材料的情况下,她带领团队呕心沥血成功研制出半导体三极管。随后步入艰难的芯片研发之旅。

196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空间计算机成功问世。1973年,中科院决定研制大型通用计算机,作为集成电路上的载体,芯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国家科技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黄令仪和她的团队,为了能够尽快研制出性能稳定的存储器,一步一步开始突破,她们研制的芯片也即将到达世界先进水准,1978年赢得了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截止1984年时,晶体管研发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中国的集成电路和芯片发展已经无限逼近于世界水平。

但是不久后,因为中科院经费紧张,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发被叫停了,得到消息的黄令仪蹒跚的走出计算所大楼的北门,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1989年,黄令仪受邀参加美国的国际芯片展览会,偌大的会场里,她跑遍了展台却没有发现一家中国企业,她在日记中写道:“琳琅满目非国货,泪眼涟涟”。黄令仪曾公开说过: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净祖国身上的耻辱。

2001年,65岁的黄令仪已经进入了退休生活,但她的志向还没有实现。此时,中科院胡伟武教授,向全国发出了打造中国芯的集结令。他亲自找到黄令仪,邀请她一起搞芯片。面对经费不足等重重困难,黄令仪还是毅然选择加入龙芯研发团队,成为了项目负责人。

2002年8月10日,我国首款通用CPU“龙芯1号”研制成功。虽然性能上差距很大,但却真正打破了国产计算机无芯可用的历史。

在黄令仪和同行的芯片人的不懈努力下,“龙芯3号”等一大批国产高性能芯片应运而生。复兴号高铁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国产化。歼20等先进军事装备,配套了相控阵雷达,换上了中国自已的“心脏”。北斗卫星也装上了中国芯,彻底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艰辛探索中,以黄令仪为代表的芯片人,从二极管、三极管、微型计算机、大型集成电路等,一路披荆斩棘,打造出了中国人自己的芯片。这一场逆袭和突围,可谓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坚守于挫折之下,崛起于不屈之中”。

“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事迹精选篇2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4月20日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退休干部黄令仪同志因病抢救无效,于2023年4月20日5时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去世,享年86岁。

黄令仪生平如下:

1936年,黄令仪出生在广西南宁,祖籍广西桂林全州县两河镇鲁水村,毕业于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并被推荐到了清华大学半导体专业学习。

1960年,黄令仪学成返校,在母校创办半导体专业和实验室。1962年10月,黄令仪按应届毕业生分配到了中科院计算所二室101组(固体电路组)工作。

1989年,黄令仪被公派至美国一家公司进行合作。1990年,黄令仪回国后潜心钻研各种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从建立版图库、时序库开始,到寄生参数对性能的影响,时钟树的生成、全局规划,时序驱动布线等等,全定制、标准单元、宏单元的设计方法都研究过,用户包括华为的程序控制芯片,计算所的模糊控制芯片等。

2002年,66岁的黄令仪加入龙芯,一晃十五载,从1B、1C到3A、3B,再到GS464E。在黄令仪和同行的芯片人的不懈努力下,“龙芯3号”等一大批国产高性能芯片应运而生,复兴号高铁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国产化,歼20等先进军事装备配套了相控阵雷达。

黄令仪曾荣获2019年CCF夏培肃奖。(IT之家注:本奖项旨在促进女性计算机工作者在学术、工程、教育及产业领域的成长)获奖理由是:“黄令仪研究员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在研发一线,参与了从分立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到通用龙芯CPU芯片的研发过程,为我国计算机核心器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事迹精选篇3

为打破美国芯片垄断,86岁的她仍奋战一线。而现在,她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她就是我们中国“芯片之母”黄令仪。

4月20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发布了一则讣告。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退休干部中共党员黄令仪同志因病抢救无效,于2023年4月20日5:00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去世,享年86岁。

中国芯片之母黄令仪

只为祖国不受制于人

黄令仪研究员,原名廖文蒂,1936年出生于广西南宁市,祖籍广西全州县两河镇鲁水村,中学毕业于广西桂林市桂山中学,廖藻的孙女。其父是广西博物馆创始人、首任馆长廖葛民,母亲是广西化学研究院前辈。1958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并在清华大学进修两年。

她是我国第一批半导体专业的领军女科学家。生活在战乱时代的黄令仪,从小便知落后就要挨打,国弱就会被人欺,她的心里一直埋藏着一颗让祖国变强大的种子。并对自己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总有一天,我要匍匐在地,一点点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

1960年黄令仪在华中科技大学创建了半导体专业,带领学生进行半导体二极管研究;1962年到中科院计算所进行厚膜电阻译码器二极管矩阵研究。她是中国龙芯物理设计者,龙芯1号是我国首款自主研制的高性能通用CPU,它的研制成功表明我国初步掌握了当代CPU的关键设计技术,终结了中国计算机产业“无芯”的历史。从2018年起,她每年为中国节省的芯片支出,总价值高达2万亿元。

黄令仪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着自己的价值,她说,“只要生命不停止,我的研究就不会停歇。”本该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她,却不停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心报国四个字,用自己的精神为后人留下一大笔精神财富,她见证了中国微电子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也证明了中国的科学事业从未停下脚步。

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黄令仪不仅代表着中国科研的力量,也代表着中国女性的进步力量,她身上卓尔不群的才华,与为国奉献的精神,将永远照亮新时代的后辈。

“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事迹精选篇4

伟大之人的离去,从来都是静悄悄而隆重的。4月24日,网上传出一则令人悲痛的消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公布讣告,黄令仪因病抢救无效于4月20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去世,享年86岁。

黄令仪这个名字,大多数人或许感到陌生,她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退休干部,也是龙芯中科技属有限公司的研究员,一辈子铺身在芯片研发事业上,她曾说过我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

黄令仪又被称为“中国龙芯之母”,她主持见证了龙芯一号,二号,三号的诞生!在九几年国内计算机电子技术刚开始研发初期,国外在信息技术方面封锁非常严重,没有学习渠道和信息,黄令仪带着一群人,创建国内首个半导体实验室,研制出我国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

复兴号高铁之所以能够给我们带来如此便捷的交通和精确的路况报道,也得益于黄令仪对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出的“龙芯”,就连歼二十和北斗卫星,也都装上了“中国芯”,实现了100%的国产。

在30年前,国际芯片展览会上,欧美发达国家的芯片几乎占据了全场焦点,全场成千上万的摊位中,却没有一个是来自中国的,她不禁发出感叹:琳琅满目非国货,泪眼涟涟。而她下定决心要设计一款中国芯片参展国际展览会时,她已经56岁了。

02年,她所带领的团队创建出龙芯一号,结束了中国只能依靠进口CPU的历史,68岁她提出退休申请,但胡伟武提醒她,龙芯一号并不能改变国外垄断计算机发展的现状。

要想爬起来,还要有我们自己首脑级别的芯片。就这样,她再次扎进研究室,放弃退休生活,继续铺身研究所,一天工作就是13、14个小时。05年龙芯二号发布,19年,龙芯三号面世,84岁黄令仪获得CCF夏培肃奖项,但这仍然不是终点,她仍然铺身在领导研究的前线。

靠着属于我们自己的芯片,黄令仪帮祖国攻克了芯片难题,为祖国节省了不少财富。在我国芯片独立之前,光在16年,中国向欧美国家进口的芯片价值总额就高达1.4万亿。

换句话说,黄令仪和研究团队在研发中国芯成功后,每年都在为祖国节省1.4万亿财富,如今多年,早已无法计算黄令仪所节省的财政资金。

大国崛起靠的是这些夜以继日攻克的题的巾帼英雄,黄令仪是当下年轻人应该学习和崇拜的偶像,只可惜人终有尽其力的时候,希望我们能够永远铭记这位见证参与中国微电子行业从无到有发展历程的伟人,愿黄令仪一路走好!愿天堂不再有病痛,愿先生千古流芳。

“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事迹精选篇5

“您不能退休!”2003年,广西一名67岁老太因工作太累,想回老家休养。不料没多久,就有人找上门让她回去继续工作。

“我宁愿匍匐在地,也要擦干净祖国身体上的耻辱。”这是1936年出生的黄令仪,在经历过日军侵华战争后,看到饱受苦难的国人和祖国母亲,暗自为自己立下的铿锵誓言。

黄令仪是中科大的一名院士,也是“龙芯之母”;而前来劝说她不要退休,继续工作的,是中科院教授胡伟武,他此次前来,是邀请黄令仪教授继续进入中科院研究中国芯。原本对中国集成电路心灰意冷的黄令仪教授,见到眼前的年轻人,仿佛又一次恢复了当年自己驰骋集成电路的沙场时的意气风发,她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胡伟武教授的邀请,继续投身于中国芯事业。在不懈的努力之下,2018年,中国终于研究出了自己的第一枚国产芯片——龙芯3号;这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黄令仪教授毕生所追求的理想。

十八岁时,黄令仪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前身华中工学院),而后,黄令仪顺利毕业。毕业以后,黄令仪又考入清华大学,研究半导体。之后,黄令仪又回到母校继续深造,但是由于经费不足,半导体的研究任重而道远,也正是因为经费不足,半导体的研究被搁置了下来。

但是,上世纪的中国青年,仿佛就有一股子冲劲,黄令仪带领一群刚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一穷二白的贫苦条件下,硬是研究出了我国的第一批半导体。

1966年,我国“两弹一星”进入了瓶颈期,原因就是我国没有微型计算机,无法测量精确的数据和控制导弹卫星的发射,而黄令仪他们的团队,在研究出第一批半导体后,信心大增,国家也注意到了这样一支团队,于是,黄令仪受邀参与国家的微型计算机研发项目,同年八月,她就带领团队研究出了我国的第一台微型计算机,“两弹一星”工程得以继续,而黄令仪,也得到了周总理等领导人们的大肆赞扬。

正当中国的半导体事业以飞速发展即将跃居世界前列之时,研究院的领导却找到了黄令仪,领导面露难色,在黄令仪的追问下,才缓缓道出难处。原来,我国百废待兴,正处于国库比较空虚的阶段,能腾出资金支持他们研究科技就已实属不易,而现在,研究院已经掏不出经费来支撑他们进行研究了。这令黄令仪很是挫败,一来,中国的芯片已经日趋成熟,只要再稍加研究,定能一跃而出,二来,这样的科技壮举,在国际上也是十分有影响力的,这也是壮大我中华的一条光明路。然而事与愿违,研究员还是驳回了黄令仪的意见。

在这期间,1989年,美国召开的一芯片展会上,黄令仪在展会中仅仅发现了两名来参观学习的中国同胞,这更让她大受冲击。如今不能继续研究,她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不过机会总归是有的。2000年,日本一家洗衣机企业需要芯片,中国这边的合作商找到了黄令仪,希望她能研究出芯片,黄令仪当然接受了,而且,对方也付了5000万元港币的预付金,但是这样一来,黄令仪的压力就上来了,如果芯片研究不成功,那么她们非但拿不到钱,还会面临来自日本的质疑。

那段日子,几乎是黄令仪最累的时候。一天掰成好几天,分秒必争,可就当他们成功的时候,日本却突然降价,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辛苦钻研的成果被这样贬低,黄令仪下定决心研究出自己的芯片。可是,她面临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资金问题。研究院一直以没有资金为由驳回她的意见。2003年,黄令仪心灰意冷,决定退休了。

就在这时,胡伟武找到了她,邀请她加入他们对龙芯的研究。

在一群人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下,龙芯1号和龙芯2号相继问世,但是相比国外,还是有很大差距。于是黄令仪又开始了龙芯3号的研究。在龙芯3号收官之时,黄令仪几乎不敢睡觉,这是他们最后的实验,但是当大家宣布,龙芯3号可以正式投入使用的时候,黄令仪松了一口气。夙愿终于实现,而她也光荣退休。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为国家奋斗、拼搏,我们才能有底气。更自信地站在国际舞台上熠熠生辉。黄令仪教授是我们的英雄,是我们一生所追随的榜样!

“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事迹精选篇6

引言

《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人在生活中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加以学习以弥补自身不足。对于国家来说也是这样,只有时常检讨自身发展的不足,取百家之长为自己所用,弥补发展短板,才能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

近十年来,我国在智能芯片领域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导致我国这一方面的科技发展长期受制于美国,据统计每年我国向发达国家进口芯片的总价值已经超过1.4万亿。看起来毫不起眼的一枚小小芯片,却关乎着我国工业、国防等多领域发展。

《论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科学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科研人才在芯片研究的领域中取得不错成绩,而黄令仪就是芯片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位。

1936年生于广西南宁的黄令仪,于1958年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而她研修的主要课题是关于半导体器件,后来她还参与过“两弹一星”相关项目芯片研发,黄令仪是当时我国为数不多的半导体专业的领军女科学家。

黄令仪的科研之路始终都在和各种各样的电子管打交道,从二极管到简陋的三极管,到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再到由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第一枚芯片,每一步都有她的身影。1960年黄令仪在母校留校任教,并创建半导体专业,率领着年轻的教职工和学生们成立研究半导体二极管的实验室。

当时国内科研的环境还不成熟,做研究的条件和基础都非常的差,本来就先天不足的中国科研事业又遇到西方对中国的技术封锁,这些都使得中国在科研事业发展的初期遭遇许多困难。

黄令仪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带领着年轻的学生们进行实践探索,遇山开山,遇水淌水,居然真的凭借一己之力研究出半导体二极管,得到各界的赞誉,当时的科学院长郭沫若都对他们的成果表示由衷的鼓励。

后来国家发展遇到三年困难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不畅,百姓的生活难以为继,甚至已经到食不果腹的地步,无奈之下学校只能对一些专业做出紧急调整,半导体专业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取消。

但是黄令仪的科研事业仍在进行,后来她到中科院计算所进行科学研究,她研发出的远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制导计算机,航天计算机也由此发展开来。1989年,黄令仪赴美出差,在拉斯维加斯参加了一场大型国际芯片成果展示会,而令黄令仪失望的是,她跑了整整一个星期,也没有发现中国人的摊位。

黄令仪心中十分难过,毕竟她非常清楚在1963年时我国的微电子技术在国际上并不落后,而如今却出现如此大的差距,这怎么能不让她失落呢?黄令仪便暗暗地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设计出一款属于中国的高端芯片!

回到中国后,黄令仪便投身到研发芯片的事业中,认真研究各种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她也取得一些成果,研究芯片还在德国纽纶堡召开的博览会上被评为银奖。但黄令仪认为自己研究的芯片层面和国际上差距还是太大,要想真正实现突破,还需要不断努力。

即使到退休年龄,黄令仪仍然没有走下科研一线,她放弃优渥的退休生活,义无反顾地扛起打造"中国芯"的大旗,在2002年,黄令仪院士还以66岁的高龄和从事系统设计的胡伟武进行合作研究“龙芯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黄令仪的带领下,团队成功研制出“龙芯2号”,其芯片的各项性能都远超国际的平均水平,功耗远远低于国外同类芯片,这标志着我国芯片事业的重大进步。目前“龙芯2号”系列的芯片也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工业控制、行业终端、数据采集、网络安全等领域。

黄令仪院士仍没有停下脚步,随即又在82岁时成功研制新一代的“龙芯3号”,打破美国严密防护多年的技术,挽回我国的亿万市场,如今中国国内芯片行业的蓬勃发展,可以说离不开黄令仪院士的辛勤奉献。

结语

如今,已经84岁高寿的黄令仪院士还仍活跃在科研前线,带领着新一代的科学工作者们保持初心、砥砺前行。黄令仪院士突破技术难关,不断攻克困难,为国家芯片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正是因为有像她一样不为功名利禄,国家富强的科学工作者,中国才得以有今天繁荣够富强的局面。

“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事迹精选篇7

引言

我这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黄令仪

如今中国是世界上半导体消耗量最大的国家,占全球芯片需求的45%。虽然依旧还有许多的芯片依赖进口,但是在建国至今的几十年里,我国已经打破了美国的芯片垄断。向芯片自由迈出了一大步,而让我国赶上世界脚步的功臣,是一位84岁还奋战在第一线的科学家——黄令仪。

自幼立志振兴中华

1936年,黄令仪出生在广西南宁的一个普通人家,出生后不久日本侵略者就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乱世长大的黄令仪见证了中华子女受压迫的历史,看到了祖国母亲满目疮痍的身躯,于是自幼她就立下誓言,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辈子的愿望就是擦干祖国的耻辱。

1958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进入清华大学就读。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期间,黄令仪致力于研究半导体,她以领先世界二十年的眼光推测出,半导体在日后必定是国家稀缺的材料。在1960年,黄令仪开始着手组建研究团队,加入中科院,开始研发我国第一代计算机芯片。

排除万难 研发芯片

建国初期中国能够得到的技术援助只有苏联一个国家,而在1958年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专家陆续撤出中国,这就导致中国科研团队要自己摸索研发CPU芯片。而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在打压中国,就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我国科学家还是于1960年研发出了107计算机,1965年研发出了我国第一块集成电路。

正如伟人所说,“让他们技术封锁,封锁个十年八年,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没有其他国家的技术援助,中国依旧可以靠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在黄令仪废寝忘食的带领下,她的团队攻克了cpu芯片的难关,让中国进入集成电路时代。

废寝忘食 不敢言退

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值世界芯片行业蓬勃发展的时期,而中国的芯片研究却远远落后与世界。50岁的黄令仪依旧奋斗在一线,她被派到中国香港帮助研究课题,三个月生活费只有5000港币,并且要在三个月内研究成功,不然生活费就要退回。在这样的情况下,黄令仪一天当两天使用,别人上班她上班,别人下班她还在工作,总算在期限将满之前完成了目标。

1989年,黄令仪被派往美国进行调研合作,当时的拉斯维加斯有一个国际芯片展,黄令仪参观了一个星期,跑遍了上万个摊位,却没有发现一家中国摊位。好不容易发现一个提着国产品牌芯片袋子的国人,上前一问才知道,原来也是来参观的。

这件事情给了她很大触动,内心的痛苦让她不由落泪,上千万个展台,却没有中国芯片的容身之所,于是她下定决心,就算不退休也要研发出一块高水平的芯片一雪前耻。终于在2001年她获得了资金,开始组建团队,历时10年的研究之后,“龙芯芯片”正式诞生。

结语

如今“龙芯”系列已经研究到了第三代,中国有了自己的高水平高性能芯片。在黄令仪教授的带领下,打破了美国的芯片垄断,每年能够为中国进口芯片节省下数亿元。如今黄老教授已然84岁,却依旧没有退休,还奋斗在芯片研发的一线,为我国在芯片行业赶超欧美而努力。

“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事迹精选篇8

人物生平

黄令仪,1936年生,现为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员。

1936年在抗日战争中长大,1958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随后进入清华大学半导体专业深造。1960年学成返校,在母校创办半导体专业和实验室。

1962年10月按应届毕业生分配到了中科院计算所二室101组(固体电路组)工作。1989年被公派至美国一家公司进行合作。

1990年回国后潜心钻研各种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从建立版图库、时序库开始,到寄生参数对性能的影响,时钟树的生成、全局规划,时序驱动布线等等,全定制、标准单元、宏单元的设计方法都研究过,用户包括华为的程序控制芯片,计算所的模糊控制芯片等。

2002年,66岁的黄令仪第一次见到胡伟武老师,共同的理想促使黄老师加入龙芯,一晃又是十五载,从1B,1C到3A,3B,再到GS464E,龙芯的每一块芯片中都凝聚着黄老师的辛勤汗水。

2004年9月,在圆满的完成了龙芯2C中所用的2块寄存器、6种I/O PAD、14种电源地PAD后,67岁的黄令仪向微电子所领导交代了全部工作及文档总结,因身心太疲劳情求退休。回到桂林老家,胡伟武闻讯后,给了她一封非常感人的信,希望她继续为龙芯的理想而奋斗,并让了他爱人晋红、龙芯骨干杨旭、钟石强在桂林找到了黄令仪。此时此刻,她没有理由拒绝,跟他们回到了计算所,坚持在2D、2E、2F、2F2中完成了她所承担的工作。

人物成就

听闻中国“芯”病尚未解决,黄院士66岁再起航,一干就是16年。16年来,外界对中国“芯”计划普遍报以质疑态度。不过,令美国、欧洲、乃至全世界的质疑者都要失望了,从两弹一星到中国“芯”,老院士从未让国家失望!”

经过16年的艰苦奋战,她终于在82岁那年成功研制出了“龙芯”,助力复兴号高铁完成100%国产,同时为歼20和北斗卫星装上了“中国芯”。

2020年1月11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2019颁奖大会暨理事长就职典礼在北京举行。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员黄令仪获得2019年CCF夏培肃奖。她参与了从分立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到通用龙芯CPU芯片的研发过程,为我国计算机核心器件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人物评价

“神州之尊重泰山,赤子荣辱轻鸿毛;灵台无计四十载,不觉青丝已成雪。纽纶堡夜星光灿,启明银座落中华;十年耻痛今宵去,芳草天涯迷人还。”

在黄令仪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她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作为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她经历过祖国任人欺侮的年代,也更加明白要想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科学技术至关重要。

而在她的科研道路上,我们看到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执著与热爱。她用自己的行动圆了一雪国耻的梦想,我们也相信,在如此多家国情怀的科学家的努力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定然能够再攀高峰。

热情会一直燃烧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黄令仪做到了。她的一生,是为中国科研奉献的一生。无所谓年龄,不惧怕艰难,永远带着赤诚之心前行。

黄令仪目前仍然奋战在科研一线,作为中国科研的一份子,她始终记得她的愿望,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

“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事迹精选篇9

一代枭雄曹操曾在《龟虽寿》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新中国从诞生那天到如今已经走过了70多年的风风雨雨。在这70多年苦寒岁月当中,整个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携手共进还有了我们当下的幸福岁月。

如今的我们终于不用再惧怕西方国家的武力威胁,但在新兴的科技领域或者是高精尖的精密仪器制造等相关产业,我们依旧处处受制于人。

为了冲破"敌人"的围剿,一群怀揣着中国梦的科学家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砥砺前行。

黄令仪就是这样一位已经年过八旬的老人。

从16年到20年中国在科技领域和高精尖的制造领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毫无廉耻之心的美国总统特朗普频频撕毁国际合约,企图用强硬的手段来打压中国的发展。

为了能够迫使中国妥协,甚至不惜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略,围攻中国的科技企业,中兴国际、华为等民营企业屡次遭受打压。

芯片研发和制造似乎成为了挡在中国发展面前不可逾越的一座大山,其实在这背后,一直有一部人在为此默默的奋斗着。

今年已经是84岁老人的黄令仪就是其中的一位。

对于这个名字或许我们并不熟悉,但提到她倾注无数汗水的"龙芯",恐怕大多人都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黄令仪出生在全民抗战前夕的1936年。她是在硝烟弥漫的战火的陪伴下长大的,对于战争她应该没有太多的记忆,但日本投降时举国欢庆的那段记忆是她脑海中无法抹去的痕迹。

当黄令仪走过懵懂的青葱岁月成长为花季少女时,国内已经是一片祥和的气息,中华好儿女们正鼓足干劲、收拾这满目疮痍的祖国河山,而她也考入了华中工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华中理工大学。

1956年慧眼如炬的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看到了半导体事业对于国家未来建设的重要性,当即在清华大学创立了半导体专业。

两年以后以优异成绩从华中工学院毕业的黄令仪,被安排进了清华大学半导体专业继续深造,由此也开启了她与微电子半个多世纪的不解之缘。

两年以后学成归来的黄令仪在华中工学院创办了半导体专业和专用的实验室,开始为新中国培育新一代的半导体人才,那时候从事半导体研究事业的人才是极度缺乏的。

为了能够加快半导体的研究,成绩优异、又有数年学习经验的黄令仪,被安排进了中科院的计算机所,潜心从事研究,为国内的半导体事业添砖加瓦。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外资的逐步进入,国际上相对先进的技术和制造设备陆陆续续的进入到华夏大地。

中科院也深深的认识到了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之后,中科院决定公派一部分能力卓著的人出国学习。

黄令仪就是其中的一位,她被公派到一家美国的企业展开合作和交流、学习。

只有直面人生的惨淡,才有信心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在这一年多的出国工作当中,黄令仪被外面的世界深深的震撼到了,60年代初国内的半导体事业虽然不敢说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我们的研究能力并不弱于他们。

但时隔30年国际展会上再也看不到中国产品的身影了。

这一刻彻底触动了怀着浓烈报国之心的黄令仪,她要回国将自己这一年多来的所见所学带回到国内,让国人们意识到差距,要让中国的半导体事业才会闪耀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归国后的黄令仪一头就钻进了半导体集成电路的研发工作当中,从电路的设计到版图库的建立,每一步黄令仪都如履薄冰般的亲力亲为。

拳拳赤子心,巾帼报国志。这中间走过多少困苦只有她和她的团队知晓,是迷茫的夜色当中,是心力交瘁的炎炎夏日,黄令仪从未有一丝一刻想要放弃。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经过十年的披星戴月,黄令仪带着她的产品再次走向了国际的展台。

在琳琅满目的展会上,国外都是以公司为单位进行参展,而我们似乎是举全国之力才拿下一方毫不起眼的展台。

但归国的路上黄令仪脸上露出了许久未有出现过的笑容,2000年已经年过6旬的黄令仪坐在飞机上,看着满头的青丝渐已斑白,稍有宽慰的写下了一句诗"神州之尊重泰山,赤子荣辱轻鸿毛。灵台无计四十载,不觉青丝已成雪。"

这是对于自己在半导体事业上走过的四十年的辛苦历程的总结,也是她对于半导体事业,对于国家的那一份挚爱。

幸福总是短暂的,人终究还是要向前看。成功是短暂的,只有不断的超越才是对于自己事业的最大敬意。经过短暂的调整之后,黄令仪再一次钻到了实验室里。

此时的她考虑的不仅是半导体微电子事业的研究,而是我们终究要去往何方。科学的发展总是要回到现实当中,设计的再好如果不能安排到实际的生产当中也只不过是一件摆设而已。

她的存在并不是为了站在高台上领奖,而是能让产品回归到生产车间当中。

面对经费紧张、人员不足、经验不足的残酷环境,经过多个日夜的思考之后,黄令仪接下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参与到CPU的物理设计当中。

经过寒冬酷暑的努力,象征着完全由中国人研发设计的"龙芯"摆在了世人的面前。

从简单的二极管到集成电路,再到最后的龙芯的横空出世,黄令仪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中国半导体事业的发展,"龙芯"的一代、二代、三代一直到如今最先进的一代都有着黄令仪的身影,每一颗新一代的CPU上都沾着黄令仪的汗水。

2020年这位已是84岁的耄耋老人再次走上了颁奖的舞台,获得了极具有象征意义的夏培肃奖,而这也正是对于她在半导体事业上所作出的贡献的认可。

如今这位早已两鬓斑白的老人,依旧坚持在龙芯国际的最前线上,为了祖国新一代的半导体事业默默坚守在实验台上。

对于这样的一位老人我们还能说些什么?感谢,感谢她数十年来如一日的坚持。感恩,感恩她在祖国科技领域上默默耕耘的岁月。

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

"人生取决于思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命运取决于选择,成于正义,败于诱惑。一生取决于内心,大爱常乐,小我恒苦。一世坚持于正念,风雨无阻,雷鸣失声。"

这是她用一生的真实写照给我们留下最大的财富,往后余生当中祝福老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事迹精选篇10

个人价值的实现,必然是与他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相联系的,而爱国的理念则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指向,是实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的指路明灯。而这样的爱国观念在古人的诗句中也同样有所体现。“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等诗句都是对爱国之情的完美诠释。

纵使巾帼,亦是英雄

说到爱国英雄不论是什么人,上到八十老翁,下到稚龄儿童,总是能够列举出一二来,比如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天祥,不但是诗人亦是保家卫国的将领,比如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等等。基于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历史文化,爱国主义者从来从来便是不缺乏的。但是说到巾帼英雄,除了耳熟能详的花木兰,穆桂英,文成公主,之外也并不少,只不过因为某些原因最终没能被我们所铭记罢了。

今天要介绍的这位件可以说是名不虚传的一位巾帼英雄了,她叫黄令仪。黄令仪——1936年出生于广西南宁,在很小的时候便聪慧机敏,学习成绩优异,可以说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其后大学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这所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入选985,211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是与国家卫健委共建医学院的十所院校之一,是拥有国家大科学中心的四所大学之一。1958年黄令仪正式从这所被称为科技的摇篮之一的大学毕业。在华中科技大学学习之时,黄令仪主修半导体器件。

其后,在接下来的将近半个多世纪中,黄令仪女士一直致力于研究各种各样的电子管和不同的电子管打交道。期间,黄令仪女士还曾参与过两弹一星芯片的研发,是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有功之臣。黄令仪女士也是当时我国为数不多的半导体专业的领军人物。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我国的芯片发展史从一个小小的二极管到简单的三极管,再到后来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再到如今的中国自主研究的芯片。黄令仪女士是这其中的见证者,参与者,也是领军者,她见证了我国芯片制造行业的成长。

然而,这样发展进程之中,必然遇见过数不清的困难,天灾人祸。1960年,黄令仪女士再次回到她的母校华中科技大学,这次是以一位讲师的身份呆在华中科技大学。在这里,她创建了半导体专业,带着一批年轻的教职工和学生成立了半导体二极管研究室进行相关研究。当时的中国,半导体科技研究的条件十分艰苦,没有设备,面对这样的专业更是零基础,然而国外的相关研究更是将技术封锁。

但是,这群人并没有放弃,她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最终居然真的将半导体二极管给研究了出来。但是就这这个即将见到希望的时刻,恰巧遇到了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在哪个粮食紧张,生活的基本需求都极难满足的时刻,半导体二极管的研究就只能成为无奈之下暂时需要被割舍的部分。最终,华中科技大学只能够暂时取消半导体专业。

辗转波折,再次决心

就这样,半导体二极管的研究暂时搁浅。时隔两年后,也就黄令仪女士进入了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再次开展了她的一系列研究,并且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在这里她研究出了远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制导计算机,也由此发展出来了航天计算机。

1989年,黄令仪女士被派遣到美国出差,恰逢拉斯维加斯的一所大型国际芯片成果展示会开展,为此黄令仪女士便迫不及待地赶到当地,准备进行为期一周的参观。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当她逛遍了整个展会,参观了几近成千上万的摊位,却始终没有看见我国的摊位。面对这样的状况,黄令仪女士无端地感受到了心寒,还有隐藏在其中的愤怒。

对于国内的情况黄令仪女士是最清楚的人,早在1963年的时候,我国的微电子技术尚且是与国际所同步的,然而短短的几年时间,便出现了这么大的差距。于是,黄令仪女士当即便下定了决心,她放弃了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决心创造出一款属于中国的应用于高端领域的芯片。

龙芯现世,突破封锁

此后回国,黄令仪女士便再次潜心研究,刻苦钻研各种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方法,她凭借着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一切从零开始,观摩设计图,研究版图库时序库。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黄令仪女士所设计的作品在德国纽伦堡召开的集成电路及芯片博览会上被评为了银奖。

但是,高兴归高兴,黄令仪女士心里也十分清楚中国在芯片层面上与国际的差距。可是,打造中国芯片也是刻不容缓事情。特别是进入了21世纪以后,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手机,电脑,卫星,潜艇等等,不论对哪样东西来说,芯片都是不可或缺的。于是在2002年,当黄令仪女士遇见了胡伟武,两个人几乎是一拍即合,便开始了龙芯系列的芯片设计。

此时的黄令仪女士已经66岁高龄了,可是她仍然不辞辛苦,认真详细地查看课题中每个人的工作汇报。黄令仪女士所定制设计的龙芯一号,是中国第一颗完全由自主设计研究制造出的高性能通用型CPU,它终结了我国计算机相关产业没有芯片的历史。龙芯2号的表现也十分优异,各项性能远远超出国际水准,功能耗费也低于国际上的其他同类芯片。而如今,龙芯片系列的芯片也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领域。

二十年来,如今82岁高龄的黄令仪女士在两年前,由她主导参与研制的龙芯3号也成功问世,突破了美国严密防护的技术,更是应用到了北斗卫星上,这些年国内芯片产业也蓬勃地发展了起来。而龙芯3号,应用了最新的64位运算处理内核,挽回了我国的亿万市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然而,巾帼又岂让须眉?黄令仪女士的事迹便是最好的体现。

65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