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郑成功将领的历史事迹

| 徐球

战后郑成功他鼓励垦荒种田,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促进了台湾的发展,郑成功事迹大家知道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2024关于郑成功将领的历史事迹(精选7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关于郑成功将领的历史事迹

关于郑成功将领的历史事迹(篇1)

公元1646年,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经不起清廷利诱,不顾郑成功等家人的反对,决意降清。与唯利是图的商人父亲所不同的是,从小接受儒家传统思想教育又以明末大儒钱谦益为师的郑成功,则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气节,带着部分士兵出走金门,后在得知父亲被质、母亲于战乱中身亡后,收编父亲旧部以厦门、金门为基地,举起了东南沿海抗清的大旗,成为了南明后期主要的军事力量,郑成功也多次严词拒绝了清廷的招降。拒降抗清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避走金门,另一个是潮州之役。隆武政权灭亡后,郑成功避走金门,然后开始于沿海各地招兵买马、收编郑芝龙旧部,更在南澳募集了数千兵力。

1647年一月,郑成功在小金门“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1647年七月,郑成功会同郑彩部队攻打海澄,失败,同年八月,郑成功又与郑鸿逵部合围泉州府城,清漳州副将王进率援军至,郑军不敌败退。1648年,南明浙江巡抚卢若腾等人来归,郑成功蓄积实力后再次出击,攻克同安县。五月,郑军围攻泉州;七月,清朝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锦、福建提督赵国祚等转而攻击同安,郑军不敌,守将、军民死伤无数。不久,清朝援军抵达泉州,郑成功乃解泉州之围,怆然退回海上。同年,清朝江西总兵金声桓、王得仁于江西起兵反清,清朝广东提督李成栋亦投向永历政权,使反清复明的声势一时大涨;只可惜各方反清势力在彼此没有默契、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大多沦为地方性的抗争。

关于郑成功将领的历史事迹(篇2)

郑成功驱逐荷兰,收复台湾后,实行了以下措施: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首先是建立政权,废除荷兰侵略者的一切殖民体制和机构,他以赤嵌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府为承天府,县为天兴县、万年县。

天兴县管北路,万年县管南路。也在岛上设立了一个安抚司,专门管理这个地区的事务。从此台湾建立起与祖国大陆相同的府县制度 。

郑成功利用台湾四面环海,对外贸易方便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在厦门时,他就经常派遣商船到东南亚各国进行贸易,到了台湾后,清朝实行“海禁”,不许大陆商船下海,郑成功更独占了海上贸易。

他继续和日本、暹罗、越南、菲律宾、柬埔寨等国家通商,把台湾的土特产,如鹿皮、鹿脯、樟脑、硫磺、蔗糖等外销国外,换回所需要的刀剑、盔甲和生活日用品。

海外贸易的发展活跃了商品经济,也增加了郑成功的财政收入。这些贸易措施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以至在郑成功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台湾经济与大陆逐渐同步发展。

关于郑成功将领的历史事迹(篇3)

郑成功的活动是在国内明清王朝交替和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东方的时期展开的。1646年秋,清兵进攻福建,隆武帝被生擒,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掌握隆武朝廷军权,率兵投降了清朝。郑成功反对父亲隆清,率领部下先在广东南沃岛起兵,继而挺进厦门鼓浪屿,1650年,占领厦门、金门两岛。以后与清军展开不断的战斗,逐步收复了福建漳、泉地区,并控制了北至浙江舟山,南至广东潮惠的东南沿海地区。

1659年夏,郑成功率水师10余万北上,经舟山溯长江,连克瓜州、镇江等城。7月围攻南京,误中清江南总督郎廷佐的强兵计,折兵回厦门。翌年,清军分三路进攻厦门,被郑成功击退。郑成功在坚持抗清的同时,又和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展开长期的斗争。1655年,郑成功为了抗议荷兰殖民者在海上的掳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台湾贸易,在经济上给荷兰殖民者以有力的打击。

1661年4月,郑成功令长子郑经防守厦门,新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 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在近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000人,损失惨重。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

关于郑成功将领的历史事迹(篇4)

南明王朝灭亡的时间,永历皇帝被吴三桂的军队追杀,走投无路,最后从云南逃到缅甸,吴三桂的兵追到缅甸,最终抓到了永历帝,把他押回云南昆明,南明王朝至此覆灭。但是,以郑经为首的郑氏家族还是继续延用永历的年号。

郑成功到底是怎么死的,现在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有的说他死于疾病,可能是一种罕见的怪病,也有人说他是被人谋害致死的,总之存在各种传说。

郑成功去世了,郑经凭借长子的地位,可以继位了,但他因为一些波折一度未能继位,还有他的伯父,他的叔叔,他的弟弟,几派势力都想要将其取而代之。最后的结果是郑经还是稳定了局面,成功嗣位。可见郑经这个人还是很有些手段的,不是平庸之辈。简单讲,他做了几件事,一件就是平定郑袭,将他的叔叔软禁在厦门;然后又设伏,杀了郑泰,也就是他的伯父;此外,当时清兵又联络了荷兰军队一起来反攻台湾,郑经也成功化解。总之,这些危机他都一一化解掉了。自此,他才算坐稳了在台湾的位置。

郑成功去世后,海峡两岸百姓建造了众多庙宇,后经官方认可,奉祀这位开台圣王、民族英雄,他的故乡南安以及厦门等地也建有郑成功纪念馆。如今,这些庙宇、场馆在闽南地区和台湾南部地区数量最多,成为后世百姓追念他的精神寄托,也是民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关于郑成功将领的历史事迹(篇5)

1659年夏,郑成功率水师10余万北上,经舟山溯长江,连克瓜州、镇江等城。7月围攻南京,误中清江南总督郎廷佐的强兵计,折兵回厦门。翌年,清军分三路进攻厦门,被郑成功击退。郑成功在坚持抗清的同时,又和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展开长期的斗争。1655年,郑成功为了抗议荷兰殖民者在海上的掳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台湾贸易,在经济上给荷兰殖民者以有力的打击。

1661年4月,郑成功令长子郑经防守厦门,新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 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在近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000人,损失惨重。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

收复台湾后,郑成功祭告山川,颁屯垦令,开东宁王国,立郑家天下,拥有现在台湾南部以及一部份东部的土地,设“承天府”,改台南为“东都”,以示候明永历帝东来之意,争取明朝遗臣效忠。另辟海外乾坤、抗清朝于海外。同年4月间传来桂王朱由榔死于缅甸的消息。虽然仍有其他明朝宗室在台,但成功已决定不再拥立新帝,自为台湾之主。然而,因为当时热带地方卫生条件不好,郑成功感染时疫,终于病倒,同年6月病逝,享年38岁。

关于郑成功将领的历史事迹(篇6)

郑成功(本名郑森,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世称“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1646年正月,郑成功奉隆武帝之命领兵出大定关,从此弃文就武,开始了他长达十六年的军事生涯。

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在起义后的16年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大陆连在一起)一带的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曾经几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期间,降清的郑芝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册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

关于郑成功将领的历史事迹(篇7)

郑成功在收复台湾以前,主要致力于抗清复明运动。为此,他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进行了多次北伐。其中,尤以最后一次规模最大,并一度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南明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五月,郑成功以舟山为老营,开始了最后一次北伐,矛头直指南明故都南京。一路上连连得胜,过羊山,入吴淞口,进展神速。六月初,郑成功亲率水师十余万,艨艟巨舰数千艘,蔽江而上,直抵镇江城下。镇江为长江下游的重镇,南京的门户,清军横江架木,上筑战楼,楼上满贮矢石、大铳、火药等物,江中并遍布缆索,拦截舟师,耗费了数十万两白银,防守甚为严密。清廷的各路援军也纷纷云集镇江,一场恶战已不可避免。

郑成功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决定避实击虚,首先一举攻下了江北瓜州附近的谭家洲,斩断其截江缆索,扫除了攻城障碍。清军纷纷出动,至江岸边堵截。郑军驻师江中,摆出欲强攻登陆的架式。时值酷暑,清军因日夜提防,疲惫不堪,只得强令镇江百姓送饭送水。有时刚要解甲下马稍作休息,江中战鼓又起,只得仓皇而上。成千上万的兵马鹄立于骄阳之下,又饥又渴,又累又热,人畜中暑者不计其数,士气日益低落。郑成功看准时机,突然强行登陆,麾军大举进攻,又乘风放火,清军顿时乱作一团,自相践踏,一败涂地,战楼横木,尽被焚毁,镇江城被一举攻下,清军提督管效忠只带着几百名残兵败卒逃入南京城中。郑军中有一个名叫周全斌的小将,骁勇过人,在各次战役中,他都奋不顾身,先登陷阵。镇江城下,他腿上中了一箭,却毫不犹豫地折断箭杆,继续杀敌。郑成功立即将他提拔为都督,让他留守镇江,自率大军,直扑与镇江隔江斜对的瓜洲城。又一场大战,郑军几乎全歼了清廷派赴瓜洲的漕院援兵,乘胜攻克了瓜洲。至此,地处南北运河入江口的水路要津镇江与瓜洲,均已落入郑军手中。

208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