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奋斗者申纪兰事迹7篇

| 吴泽

最美奋斗者申纪兰事迹【篇1】

申纪兰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称号。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长治平顺县,17岁嫁到了同县的西沟村。太行山夹缝中的西沟村“山是石头山,河是乱石滩”。申纪兰说:“一句话就是,金、木、水、火、土什么也没有,人民吃不饱穿不好。”

为了让全村人吃饱肚子,1951年劳动模范李顺达联合几个互助组成立了合作社。生产规模扩大了,光靠男劳力已完不成生产计划,李顺达提出让申纪兰担任副社长,发动妇女一同参加劳动。年轻时候的申纪兰不仅会劳动,而且有想法。申纪兰不仅带领同村妇女下地,还为她们争取到了和男劳力一样的工分。西沟村彻底实现了“男女平等,同工同酬”。

1953年,申纪兰被评为第一届全国劳动模范,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1954年,申纪兰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了新中国的宪法。从25岁第一次当选,申纪兰是唯一一位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上世纪60年代,申纪兰带领群众在“石头沟”植绿,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栽,终于把西沟村周边的太行山种满了树。

1973年,申纪兰被调任山西省妇联主任。她做出了出人意料的决定,“不领工资,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坐专车”。10年后,任职期满的申纪兰回到了西沟,为农民们寻找新的致富方向。申纪兰说:“我是农民代表,只有生活在他们中间,才能了解他们的疾苦和需求,更好地为他们代言。”

2020年6月28日凌晨,申纪兰在山西长治逝世,享年91岁。

最美奋斗者申纪兰事迹【篇2】

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有一位执拗的耄耋老者,年复一年,仍坚持着自己劳作。春天播种,下地秋收,冬天除雪,步履日渐蹒跚,但她干起活来仍充满力量。她是申纪兰,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不忘初心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山南底村。抗战时期,她就担任过村里纺花织布小组的组长。一嫁到西沟村,她就积极参加劳动。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时,她成了副社长。这对奉行“好男人走到县,好女子不出院”古训的山里人来说,已让人刮目相看。但在她心里,有一个坎始终过不去:为啥妇女的劳动报酬要少一半?

申纪兰介绍说,按照当时的分工计酬方式,如果男人干一天活计10个工分,那么妇女只能计5个。不平等的报酬又挫伤着妇女的劳动积极性,很多妇女只愿意干“家里活”,不愿出门参加社会劳动,而这又成为阻碍妇女地位提高的关键。

为了让妇女得到真正的解放,申纪兰走家串户,向妇女宣传“劳动才能获得解放”的道理,同时努力做男社员的思想工作,积极争取男女同工同酬。

开始,男社员很多不同意。申纪兰认为,只有干出成果,才能让妇女不再受歧视。

牢记使命

村里本来是男女共同协作劳动的。经申纪兰申请,社里专门给女社员划出一块地,和男社员进行劳动竞赛。男社员认为稳操胜券,该休息就休息;被发动起来的妇女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始终在田间争分夺秒。最后,女社员赢得了竞赛。

这场劳动竞赛在西沟村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男社员都开始支持男女同工同酬。

不久,全国妇联、山西省妇联的同志也来到西沟村。一是考察,二是帮着申纪兰出谋划策。在妇联的支持下,申纪兰带领西沟村妇女提高劳动技能,还设立了农忙托儿所,使妇女能专注劳动。

到1952年,西沟村已经实现了“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

1954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奋斗不止

1983年,西沟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其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1984年,申纪兰从村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大胆进行改革。

她主张:成林和有林山坡地仍归集体管理;耕地仍然包产到户、自主经营,但实行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添人增地、减人减地,确保土地不撂荒。最终,改革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适度,实现优势互补。

1985年,结合申纪兰外出考察的经验,利用当地的硅矿资源优势,西沟村建立起第一个村办企业铁合金厂,当年实现利润150万元。此后,西沟村又建立起磁钢厂、石料厂、饮料厂,村办企业成了西沟村的经济支柱。

但为了响应党中央保护环境的号召,不把污染留给子孙后代,2012年,申纪兰和西沟村民决定,拆除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铁合金厂,重新寻找发展定位。几年间,西沟村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一一兴建,新产业基地拔地而起,引进的知名服饰公司开工生产。

作为唯一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通过建议和议案将老区脱贫振兴带入了快车道。中西部开发、引黄入晋工程、太旧高速公路、山西老工业基地改造等促进了经济发展;平顺县提水工程、平顺县二级公路建设、平顺县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工程等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

“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申纪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最美奋斗者申纪兰事迹【篇3】

五月的山村处处生机盎然。在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一派青山红瓦白墙的唯美景象。就是这个村庄,走出了为妇女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抗战时期,她就曾担任村里纺花织布小组组长。嫁到西沟村后,她一样积极参加劳动。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时,她担任了副社长。按照当时的规定,干同样的工作,女社员只有男社员一半的工分。

她发现这种不合理的计酬机制严重挫伤了妇女参加社会劳动的积极性,很多妇女只愿操持家务,而这在当时又妨碍着妇女地位的提高。

为了证明“男女同工同酬”的合理性,她组织女社员同男社员开展劳动竞赛,证明了女性劳动能力并不比男性差。1952年,西沟村就实现了“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

1954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倡导的“男女同工同酬”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改革开放以来,申纪兰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为发展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结合她外出考察的经验,1985年西沟村建立起一家村办铁合金厂,当年实现利润150万元。此后,西沟村又建立起磁钢厂、石料厂、饮料厂,村办企业办得风生水起。

后来,为保护生态环境,申纪兰和西沟村村民决定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铁合金厂,代之以纺织服装和香菇种植等特色产业,再加上独一无二的红色文化资源,西沟村成功实现了“赛道转换”。

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几十年间,申纪兰提出的一件件接地气的建议和议案,涉及交通、供水、供热、供气等多个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改善了人民生活。申纪兰曾说:“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

申纪兰一生不忘初心。1973年至1983年担任山西省妇联主任期间,她坚决不领厅级领导干部工资,不转干部身份。她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第一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等称号,2019年成为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2020年6月28日,申纪兰在山西省长治市逝世,享年91岁。

在申纪兰逝世前,只要还能劳动,她就始终坚持自己播种、锄地、秋收、除雪。只要上讲台,她就认真为慕名而来的人们作好每一场报告。

申纪兰逝世后,到西沟村参观学习的人仍然络绎不绝。西沟村村民说,申纪兰虽然走了,但她的贡献会被永远铭记,她的精神永不落幕,她的故事将永远流传。

最美奋斗者申纪兰事迹【篇4】

“丧事从简。”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相关补贴、费用,上交党费。”

申纪兰,因病于2020年6月28日在山西省长治市逝世,享年91岁——弥留之际,她交待的遗愿,只有这两条。

申纪兰生前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称号。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奋斗一生初心不改满目青山化丰碑,国家功勋纪兰精神一世英名贯长虹。”吊唁大厅两侧的挽联,道尽了她的一生。

“要立党为公,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上世纪90年代,村里刚开始办企业的时候,申纪兰和“大队”的人出去考察,舍不得花村里的一分钱吃碗面,几个人硬生生在外跑了一天,回来才生火造饭。在她心中,党和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永远排在自己前面。

当年“石头山石头沟,谁干都发愁”,她没有退缩,领着大伙硬是把石山变绿;后来,她领着大伙搞集体经济,先后引入并发展铝厂、核桃露企业等。为了响应党中央保护环境的号召,不把污染留给子孙后代,申纪兰和西沟村民决定,拆除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铁合金厂,重新寻找发展定位。她带领村民转型发展,“跟着党的政策走。该关停的,坚决关停!”在她带动下,西沟村完成了“赛道转移”,红色旅游产业和大棚产业等加快发展。

每有团体到西沟村参观学习,申纪兰总会在西沟村的会堂给大家介绍:半个多世纪里,在党的带领下,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我的话,就是一个农民对党的恩情由衷的感激。”

永远跟党走是申纪兰不变的初心。“共产党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立党为公,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申纪兰说,“按照党的要求干,就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事情。”

“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

从25岁第一次当选,申纪兰是唯一一位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诞生与成长,也践行了一位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使命。

1952年,在申纪兰的不懈努力下,西沟村实现了“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随后她的故事被报道出来,推动了“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她也成为了争取妇女权益的“先锋”“劳模”。

“我是农民出身,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申纪兰的议案、建议一直聚焦农村、农民,从“村村都要通水泥路”到“修建公路不能侵占耕地”,从“搞好山区水利建设”到“老区如何致富”,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农村干部选举”到“贫困地区旅游开发”……这些来自农村、来自基层,凝聚她心血的议案、建议,不断得到采纳和兑现。长长的建议和议案背后,写满了为民说话的牵挂与情怀。

“我的根在农村,我只是一名农民”

1973年到1983年,申纪兰曾担任山西省妇联主任十年,她坚持“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领工资、不要住房、不调工作关系、不脱离劳动”。她一辈子坚持自己只是个农民。

在西沟村委门口、村里道路两边有不少石墩子、石条凳,村民们没事就喜欢坐在上面聊天,申纪兰也是一样。村民有时候端着碗坐在路边吃饭,偶尔也会碰到端着碗的申纪兰。

站在村子的路边,能看到申纪兰的一小块玉米地,绿油油的苗子比周围地里的要高一些,壮实一些。申纪兰的邻居张相和说:“她说种地和做人一样,人哄地皮,地皮哄肚皮。种地就实打实地种,别人家上化肥,她坚持往自己的地里上粪疙瘩。”

2020年6月27日早上,申纪兰的病情突然加重。经全力抢救,意识清醒后,她用了一个小时,跟时任西沟村党总支书记的郭雪岗最后一次探讨了村里的工作安排。

申纪兰逝世后,到西沟村参观学习的人仍然络绎不绝。乡政府里那把磨破的皮质椅子,向一拨拨来客无声诉说着“申大姐”对党忠诚、执着为民、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故事和精神。村民们说,申纪兰虽然走了,但她的贡献会被永远铭记,她的精神永不落幕,她的故事将永远流传,永远回荡在太行山间。

最美奋斗者申纪兰事迹【篇5】

历史变迁,时代更迭。90年时光荏苒,岁月改变了她的容颜,让申纪兰从一个勤劳朴实的年轻姑娘变成饱经风霜的老者;时间改变不了的,是申纪兰永远奋斗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90岁的申纪兰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用决心和行动诠释了她坚守一生的奋斗品格。

她,第一个举起“男女同工同酬”的大旗。时间回到1951年,西沟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申纪兰当选副社长。她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动员、带领社里的妇女,“走出”院门和男人一样下田劳动。当时,受封建思想影响,村里还坚守着“好女不出院”的旧训。申纪兰磨破了嘴,跑断了腿,终于动员社里22个妇女下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然而,按照社里当时的规定,男人下田一天记10分工,妇女下田一天只记5分工。面对不公平,申纪兰带领妇女,和男人们展开“劳动竞赛”,用行动争取到“男女干一样的活,记一样的工分”。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男女同工同酬”的倡议,后来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她,坚持走完善农村经营体制的道路。1983年西沟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多年来农民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思想,解放了生产力,但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1984年,申纪兰针对西沟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暴露的问题,大胆进行改革,探索出了一条“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发挥的“双层经营”新路子。

她,不断探索山区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之后,山东、浙江等省的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让申纪兰对山区发展有了新的认识:西沟要发展,必须办企业。1985年,西沟村利用本地丰富的硅矿资源优势,建成了装机1800KVA的铁合金厂,当年实现利润150万元。之后,申纪兰又带领西沟人先后建成了磁钢厂、石料厂、饮料厂。

2012年,由于铁合金厂炉体小,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申纪兰和西沟人痛下决心果断拆除,并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对西沟发展重新定位,决心发展红色、绿色生态旅游。目前,已完成了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西沟展览馆改造改陈,引进沙棘种植、加工、研发项目,建成西沟香菇大棚、光伏发电基地,探索出了一条“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光互补+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新模式。

她,竭诚奉献老区人民。申纪兰是唯一一位第一届至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始终坚持“当代表就是代表人民利益,当代表就是给人民办事”的信念,60多年的代表生涯,她所提的建议很多都涉及“三农”,包括山区交通建设、保护耕地、贫困地区旅游开发等,一桩桩、一件件凝结着她对农村的深情,折射出她的为民情怀。

90岁高龄的申纪兰,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她仍在为平顺人民、为上党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忙碌奉献,她用自己的人生历程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奋斗之歌。

最美奋斗者申纪兰事迹【篇6】

2019年9月,在中宣部公布的最美奋斗者名单中,于蓝、申纪兰同时在列。她们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发展的时代浪潮,执着向前、无私奉献,成就了平凡的伟大。

1938年,一位17岁女高中生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于蓝”后,怀着炙热的革命理想从北平出发了。穿越封锁线,于蓝来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延安女子大学学习。两年后,因为普通话说得好,她被安排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实验剧团,成为一名正式的演员,从此走上艺术之路。

从1949年秋天,主演第一部影片《白衣战士》开始,于蓝塑造了一大批深入人心的中国妇女形象:《翠岗红旗》中的向五儿、《龙须沟》里的程娘子、《林家铺子》里的张寡妇、《革命家庭》中的周莲、《烈火中永生》里的江姐……

每一个荧幕形象背后,都有于蓝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为了更好演出电影版《龙须沟》的程娘子,已经怀孕的她跑去天桥体验生活,揣摩妇女数票子时的神态和用鸡毛掸子的动作幅度;为了真实展现江姐的革命英雄气概,于蓝多次来到成都、重庆等江姐战斗过的地方体验生活,并采访了小说《红岩》的作者,广泛接触了江姐周围的战友,写下了几十万字的笔记。

在另一部经典电影《革命家庭》里,于蓝饰演的周莲从一个普通家庭妇女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横跨青年到老年的精湛表演让她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并得到周恩来总理的褒奖:“于蓝演了一个好妈妈”。2005年,于蓝获得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2009年,于蓝获得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70多年的革命与艺术生涯,于蓝终其一生为中国文艺繁荣和发展贡献了全部力量。而在巍巍太行山深处,申纪兰带领西沟人日复一日上山栽树、下沟垒坝的劳作身影,同样书写了一位理想者的无私与坚韧。

从18岁嫁到西沟村开始,带领当地百姓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便成为申纪兰一辈子的事业。

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申纪兰当选副社长。按照当时的分工计酬方式,男社员下田一天记10工分,女社员下田一天只记5工分,还记到丈夫名下,严重挫伤了妇女的积极性。申纪兰走家串户,一边向妇女宣传“劳动才能获得解放”的道理,一边努力做男社员的思想工作,积极争取男女同工同酬。

在封闭贫瘠的小山沟里,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把劳动作为自己一生的职业,并作为劳动者的代表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申纪兰深知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申纪兰带领西沟人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出一条“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新路子。1984年,申纪兰带领西沟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上太原、赴北京,申请项目资金,寻找投资伙伴,加快乡镇企业的建设发展,带领西沟从一个纯粹的农业先进典型开始向市场经济迈进。

拼搏是艰辛的,更不容易的是能够坚守初心一辈子,坚持奋斗一辈子,坚持对党忠诚一辈子。

1981年,60岁的于蓝欣然受命组建“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担任首任厂长及艺术指导等职务,从本该退休的60岁一直干到80岁。

90岁的申纪兰,仍担任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在西沟村的田间,她像年轻时一样,穿上蓝色外套,和农民们一起劳作。

曾经有人问申纪兰:“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您这一生,是什么?”“忠诚!”申纪兰这样回答。她还多次说过,“听党话、跟党走,是我一辈子的承诺。”

最美奋斗者申纪兰事迹【篇7】

申纪兰,女,汉族,193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山西省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西沟村金星经济合作社社长。

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申纪兰始终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_高度一致,表现出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申纪兰几十年如一日,带领乡亲们艰苦创业,把一个几乎不具备生存条件的旧西沟建设成一个农、林、牧、副、工、商全面发展的新西沟,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1952年春,申纪兰带头动员和组织妇女参加公社劳动,在一个封闭贫瘠的小山沟带领广大妇女和男人开展劳动竞赛,学会了犁地、摇耧、放羊、舀粪、打场等农田里最苦最累的农活,争得了男女同工同酬的权利,在全国率先举起了男女同工同酬的大旗。

50多年来,申纪兰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精神,带领西沟村人向穷山恶水宣战、向荒山秃岭进军,植树造林,打坝造地,先后在荒山上造林25 000亩,在干石河滩上筑坝7座、闸谷坊800余座,造地900亩,营造了一座座“绿色银行”,开发了一块块肥沃良田。

改革开放以来,申纪兰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标,完成了从农业劳模向现代企业家的角色转换。她上北京、下江南,争取资金、吸引人才、引进项目,先后建成了铁合金厂、饮料厂、石料厂、焦化厂,发展集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太原“西沟人家”,以及山西纪兰商务公司等,初步形成了建筑建材、冶炼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和外向型企业为主的企业发展格局。在申纪兰的带领下,西沟村2008年实现总收入1.2亿元,利税1 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 858元,比1978年增长了近100倍。

申纪兰是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是全国惟一的一位第一届至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46236